西江日报记者 赖小琴 通讯员 黄枝荣
肇庆高新区实验小学学生在表演节目《诗韵》。 西江日报通讯员供图
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营造校园氛围、注重传统礼仪教育、通过研学实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肇庆高新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读、演、唱、写、赛等多种方式,广大中小学师生学经典、品经典、演经典、用经典,弘扬传统美德。记者近日据悉,肇庆高新区的中小学已初步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学校的做法经验更是全国推广。
肇庆高新区龙湖小学挨着龙王庙水库,地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该校以“龙文化”为切入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出“学做真人,学做善事,各美其美”的校训,以本真教育理念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该校实现“四化”即“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实化于行”,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以落实“四仪八礼”为抓手,搭建德育工作的“四梁八柱”,营造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固化于制”上,该校在每班每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常规课、一班一品课、全校诵读课。其中的一班一品课,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舞龙”“书法”“武术”“纸艺”“国画”“吟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内容,各班任课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每周自选内容上一节课。
学校还提炼出经典诵读课的“六步教学法”模式,即读准(读准字音,读通文本)、记牢(熟读成诵)、读美(能唱会吟)、读懂(了解大意)、内化(理解文本)、外化(知行合一的拓展延伸)。近年来,该校已获得了多项荣誉,如2019年被评为全国“特色书香校园”,2020年共有8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微课,被学习强国“慕课讲堂”选用。
肇庆高新区中心小学则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扎实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全面实施“传统文化润泽生命”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该校采取通过经典诵读提升人文素养、把传统艺术教育延伸到体艺“2+1”工程和阳光体育活动中、探索出了“研学体验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等等措施,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用传统文化的精髓熏陶学生,落实立德树人工作。
特别是在研学过程中,该校学校与家委会密切合作,先后开发了乡俗文化探究、企业传统文化探究、红色文化传承、历史名人探访、文化名胜古迹巡游等传统文化研学体验途径,研发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研学体验课程,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据悉,近年来,肇庆高新区中心小学打造成为了“传统文化,润泽生命”的基础教育名校,获得国家、省、市的多项荣誉。学校每两年举行一届传统文化艺术节,向全市及珠三角城市的兄弟学校展示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及经验交流。该校教师梁少霞、谢美玲受邀到全国多地讲授传统文化课,独有的“传统文化润泽生命”的传统文化育人模式辐射全国。
据悉,肇庆高新区教育局将继续加大传统文化进课堂力度,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构建特色教育体系,使经典文化与课程文化相融相生、与校园文化互融共生、与节日文化融合提升,让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真正做到传承经典立德树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