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近日,记者从肇庆市教育发展中心获悉,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广东省科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我市针对教师已举办两届数字创作类和创客类教育培训,全市各校教师代表参加了培训。在培训带动下,多家学校已开展创客教育,并组成创客小组,下月将参加省级创客竞赛,这也意味着我市学子将迈入“创客”式学习的新时代。
“以前只有广东肇庆中学(以下简称‘肇中’)和肇庆宣卿中学参赛,现在县一级也有学校报名参赛了。”肇庆市教育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林燕云告诉记者,通过举办培训,用创客思维“武装”教师头脑,让教师对创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以学科融合创新,把劳动与科技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促进我市信息技术与跨学科的融合创新应用,提升学生发现、提出、研究、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实践精神、科创精神。
在开展创客教育中,肇中的步伐走在前面。肇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张燕清告诉记者,肇中于2 016年成立创客实验基地,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依托3D打印创客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开展3D打印、开源硬件电子制作、智能机器人设计、Python编程等社团课程,将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进行有机融合。
记者在创客基地看到,基地里陈列着众多的学生奖牌、奖章外,还有各种千奇百态的创客作品,有学生用3D打印机打印的学校教学楼模型,有学生发明的自动捡乒乓球车,还有循着手电筒光源而走动的载物小车等等。
“创客就是一个造物的过程,将想法转化为实物。”高二(16)班学生吴日焱谈及创客侃侃而谈,他告诉记者,高一加入创客社团,发现创客与多学科相融合,如他创作的循光载物小车,用到摄像头、马达、载物板、电器控制模板等组件,这其中涉及物理、数学、美术、设计、编程等知识。通过实验,他对物理和数学的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该作品荣获市创客比赛一等奖,省创客项目三等奖。
自动捡起乒乓球车发明者刘家豪告诉记者,加入创客培养了创新思维,让他能多角度思考,并善于发现问题,用科技、智能化手段为大众服务。同时,也对自己大学所想选择的专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样一个鼓励奇思妙想、动手创作、分享交流、互学共进的氛围中,同学们自由组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提高。”张燕清高兴地与记者分享道:据统计,从2018年至今,我校学生在创客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0人次,省级奖项149人次,市级奖项158人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