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我市中小学校执行情况如何呢?
“我们学校十多年前就提出倡议,建议学生不要携带手机进校园。”肇庆中学学生处副主任孙玉青告诉记者,2010年,智能手机开始流行和普及,手机游戏和获取信息的功能容易让学生沉迷,有部分学生自控力不强,带手机进校园,会在休息时间偷偷使用手机,导致睡眠不足,视力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孙玉青说,当时就提出倡议,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赞同,并严格遵守,但有个别家长提出,如果想了解孩子的情况怎么办。对此,学校在每个宿舍都安装了固定电话,并在校园内安装了公共电话,方便学生联系家长。
“不建议带手机进校园,开始学肇庆加美学校是一所寄宿学校,对手机的管理难度更大,他们又是如何管理呢?“教育部出台关于手机管理的规定,就好像‘及时雨’,有了这个指挥棒,学校和家长更加有底气加强学生手机管理。”该校初中部校长周绍明对记者说道。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信息量大,作为自控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很容易成为“手机控”。周绍明说,作为寄宿学校,家长不放心孩子,孩子想念家人,家长会给孩子买手机,但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学生沉迷于其中,导致上课不专心,精力不集中,视力和成绩都有所下降。
“开始家长不理解,我们就先做家长的工作,再通过家长做通学生思想,做到家长、学生、学校‘三位一体’共同管理好手机。”周绍明说,对确有需要带手机入校的学生,学校规定学生入校前将手机上交到班主任手里,中途需要用手机再写申请,并在班主任监督下使用,使用完后上交,直到周末离校上车前,才将手机返还给学生。
今年教育部出台相关规定后,肇庆加美学校更是创新管理形式,将其纳入“学生七不准”的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与班级量化管理和学生个人量化管理挂钩,从制度上进行约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受访学生和家长均表示赞同教育部的做法。学生家长赵崇烨告诉记者,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沉迷手机,教育部出台手机管理相关规定,说明这是一个社会普遍问题,有制度的约束才能让青少年更加阳光健康成长。
为减少手机的使用,保护学生视力,受访学校表示,基本不布置需通过电子产品完成的作业。在对手机严管的同时,也通过多种渠道如开设信息技术课、成立智慧中心,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前沿信息,与时俱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