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东省全民禁毒工程先进个人李翠琼 筑牢青少年拒毒“防火墙”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四年来,怀集团县委副书记李翠琼通过社会呼吁、资源整合、组建禁毒宣传队等方式,不断推动怀集县青少年禁毒工作的纵深发展。日前,她被授予为“广东省全民禁毒工程先进个人”。

“我始终认为做好青少年的思想引领,对青少年往后的人生之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毒品预防教育就像给青少年注射预防针,需要及早及时介入。”四年来,怀集团县委副书记李翠琼通过社会呼吁、资源整合、组建禁毒宣传队等方式,不断推动怀集县青少年禁毒工作的纵深发展。日前,她被授予为“广东省全民禁毒工程先进个人”。

在李翠琼看来,流动青少年及闲散青年是不稳定群体,在开展禁毒宣传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突破。“这部分特殊群体由于大多在社会上游离,居无定所,无所事事,要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宣传、培训还有一定的难度。”

办法总比困难多。说干就干的李翠琼和团干部们主动联系各基层、社会组织,整合志愿者力量。很快,一支由团员学生、青年教师、基层公务员和广大社会青年组建的禁毒志愿服务队便活跃在学校、社区中。“通过实地走访、细心沟通、扶持帮助,许多原本深陷泥沼的青少年们都积极地走出阴霾,而我们也愈发深感青少年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李翠琼感慨道。

在一次实地走访时,李翠琼遇到一位16岁辍学在家的女孩。原来数年前,女孩的弟弟不幸车祸身亡。被丧子之痛折磨的父母选择用吸毒的方式逃避现实。结果两夫妻沉陷毒海,双双被强制隔离戒毒。受父母吸毒事件的影响,女孩在学校、村里受到旁人嘲笑,性格变得孤僻、意志消沉,后来辍学在家,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了解到情况后,李翠清马上联系了相关部门,组织心理医生、专业社工、志愿者,及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女孩子敏感,私下里我便当她的大姐姐,和她聊天,舒解她烦闷的心情。”李翠琼默默给予的温暖和关怀,滋润着女孩的心田,渐渐地,女孩重新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念,重拾书本。

除了有柔软的心思,李翠琼还帮助戒毒青年理性面对社会生活。曾有一位吸毒女青年,戒毒出所后找到一份在餐厅做服务员的工作,后来被同事知道了过往,大家便开始排挤她。女青年辞职回家后,脾气也变得特别暴躁,与家人的关系甚至到了拔刀相向的境地。

“了解到她这种情况后,我们除了组织了社区禁毒社工入户走访,找其谈心,纠正她的错误认识,加固她的心理防线外,我们还建立定期会诊制度,定期了解其工作、生活、家庭中的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李翠琼还引导女青年参加团委及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

“前段时间回访的时候,发现她性格变得开朗、乐观,并自己开了一家小型美容店,收入稳定,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我也为她感到特别的欣慰。”谈到女青年的变化,李翠琼内心无比欣慰。

在从事禁毒宣传这份工作以后,李翠琼也深深体会到毒品对一个人的人生、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严重危害性,“也让我更加坚定不断创新禁毒理念、宣传载体、教育方法,引导青少年秉承健康人生理念,将青少年禁毒工作推向纵深,为怀集的禁毒工作再做新的贡献。”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