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竹》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我喜欢不惧风雪的梅,喜欢高洁自守的荷花,喜欢坚韧不拔的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坚贞不屈的竹。

家乡的老屋后院里,种着不少苍翠的竹子。空闲时间里,我最爱站在这竹子旁,用手轻轻抚摸着它的身躯。闭上双眼,能听见风穿过竹林时发出的声音;指尖触在竹子上,那种清凉的感觉让人舒服;闭上眼睛轻吸一口气,竹子的清香直沁心脾。抬头仰望,竹子一节节地,伸向那更高渺的天空。它是那么笔直,又是那么的苍劲有力。竹子,看起来就像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写下的一笔楷书,不曲,不歪,富有气节。

闲暇时,看着这青葱修长的翠竹,我总能想起苏东坡所说的一句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在古代是多么讨人喜爱。竹子,是谦逊、刚正、气节的化身,深受文人墨客青睐。在国画、诗词中,总能看见竹的身影。古人以竹自喻,就是为了表现自己与竹一致的品质——刚正不阿,宁折不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竹子一样的人。

西汉司马迁,为了救下好友,在汉武帝面前求情,因此获罪,惨受“腐刑”。但他并没有因屈辱而自暴自弃,而是游历四方,广阅浩瀚典籍,写下史学巨著《史记》,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造就了如竹一般坚韧的品质,流芳百世;宋朝文天祥面对金人的威逼利诱,仍然矢志不渝,刚正不阿,不甘低头。他面向中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拥有竹一般忠贞的气节……

竹,是中华民族精神体现——淡泊自守,不慕名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应该向竹学习,学习它的谦虚,学习它的坚忍,学习它的忠贞……

此文由海燕作文推荐)

海燕作文吕校长点评: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佳作,小作者先用“五觉法”写出了竹子清新脱俗的特点和品质,再赞颂那些具有竹子精神的人。全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过渡自然;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和历史名人故事,不但丰富了习作内容,增添文采,也增强了说服力。

鼎湖中学 七(2)班 林逸轩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