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不惧风雪的梅,喜欢高洁自守的荷花,喜欢坚韧不拔的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坚贞不屈的竹。
家乡的老屋后院里,种着不少苍翠的竹子。空闲时间里,我最爱站在这竹子旁,用手轻轻抚摸着它的身躯。闭上双眼,能听见风穿过竹林时发出的声音;指尖触在竹子上,那种清凉的感觉让人舒服;闭上眼睛轻吸一口气,竹子的清香直沁心脾。抬头仰望,竹子一节节地,伸向那更高渺的天空。它是那么笔直,又是那么的苍劲有力。竹子,看起来就像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写下的一笔楷书,不曲,不歪,富有气节。
闲暇时,看着这青葱修长的翠竹,我总能想起苏东坡所说的一句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在古代是多么讨人喜爱。竹子,是谦逊、刚正、气节的化身,深受文人墨客青睐。在国画、诗词中,总能看见竹的身影。古人以竹自喻,就是为了表现自己与竹一致的品质——刚正不阿,宁折不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竹子一样的人。
西汉司马迁,为了救下好友,在汉武帝面前求情,因此获罪,惨受“腐刑”。但他并没有因屈辱而自暴自弃,而是游历四方,广阅浩瀚典籍,写下史学巨著《史记》,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造就了如竹一般坚韧的品质,流芳百世;宋朝文天祥面对金人的威逼利诱,仍然矢志不渝,刚正不阿,不甘低头。他面向中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拥有竹一般忠贞的气节……
竹,是中华民族精神体现——淡泊自守,不慕名利。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应该向竹学习,学习它的谦虚,学习它的坚忍,学习它的忠贞……
(此文由海燕作文推荐)
海燕作文吕校长点评: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佳作,小作者先用“五觉法”写出了竹子清新脱俗的特点和品质,再赞颂那些具有竹子精神的人。全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过渡自然;文中多处引用古诗词和历史名人故事,不但丰富了习作内容,增添文采,也增强了说服力。
鼎湖中学 七(2)班 林逸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