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跨越时空的支教路和民族情 三名援藏援疆老师的支教故事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去年,我市精心组织选派29名优秀教师参与援派工作。支教教师千里赴疆赴藏,他们心怀大爱,践行师者本心,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作贡献,并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近日,记者对其中的三名援藏援疆老师进行采访,听听他们的支教故事。

■援藏老师吴邦荣

一个人任6个班课程

肇庆市第一中学吴邦荣是我市选派的优秀教师,也是省教育厅组织柔性援藏林芝市教师代表。去年10月,他与全省30名援藏教师一起远赴西藏林芝市支教,他分配到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教授高中历史课。

林芝市海拔3000多米,低压低氧,吴邦荣刚到的第一周便出现高原反应,头晕、睡不着,上三楼都喘大气。“减少运动,慢慢调整,就适应了下来。”吴邦荣说,有个别教师因不适应,严重高反,被迫返程。吴邦荣告诉记者,由于当地教师经常要去参加国培班学习,师资比较紧张,他担任6个班的历史课教学,最多时一周上28节课,比在本校教学的任务增加了1倍。同时,他还兼教研室副主任,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与当地教师结对,师带徒做好“传帮带”。广东支教队伍除做好教学常规工作,还围绕新课改,探索部编历史教材课堂教学模式。他们根据当地学生的学情编制了一套教辅资料,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研教学提供范本。

“一个学期下来,可以说每天都在感动中。”吴邦荣说,西藏的学生对西藏以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盼,对支教教师非常热情和喜欢,学期期末支教教师返程时,他们抱着教师依依不舍。“虽然支教工作会累,要经受思亲煎熬,但看到学生们的思想和精神,以及知识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感到很自豪。”

■援藏老师李志飞

“我还会继续报名支教”

广宁县文杰中学老师李志飞,是中组部组织人才干部援藏林芝市的肇庆教师工作组组长。2018年的一次自驾摩托车西藏之旅,让他萌生了去西藏支教的念头。2019年,他报名援藏支教,如愿踏上为期三年的西藏支教道路。

李志飞在林芝市八一中学教物理。他告诉记者,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理科,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针对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教学上做了调整。”李志飞说,教学以共学共研共进的形式开展,本地教师与“组团式”教师结对交流,把内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传到林芝。

“经过一年半的支教,教学成果比较显著。”李志飞说,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有章有法,形成了“读——问——找——做——对”复习课五环节的模式。同时,在“粤藏一家亲”的精神指引下,师生结对认亲,将师生情谊以亲戚的形式固定并延续,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李志飞也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说:“这批支教工作结束后,我还会继续报名。”

■援疆老师王菲

“快乐支教不言悔”

2018年8月,肇庆市地质中学老师王菲随广东援疆驻伽师支教团,远赴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进行组团式支教。在结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后,她又毅然留下,加入第二批援疆支教队伍。在两年多的支教过程中,王菲和团友们一起打造出教育援疆“五个一”品牌工程,在创造广东特色援疆教育模式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由于当地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比较低,甚至有些学生听不懂、更不会说,推普工作成为他们最大最重的任务。在开展“文化润疆”的各项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在南疆扎根发芽。

王菲说,除了规范普通话表达方式和汉字书写,他们在课堂教学、集体备课、科组管理等方面都制定常规管理制度。在作业布置和批改、考核方面有明确要求,把广东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带给伽师。

为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本土教师队伍,王菲和她的队友都带一两名徒弟,促使民族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研方法,实现师德、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步提高,同时在师徒结对过程中,加强了民族沟通和团结,与徒弟教学相长,实现“双赢”。

回首两年多的支教之路,王菲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之大,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学生老师心怀感恩,对援疆老师非常热情、尊敬。“虽离家远,思亲苦,但快乐援疆不言悔。”王菲说。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