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包公文化园,无障碍设施方便游客参观。 西江日报记者 杨永新 摄
城市无障碍设施,是一座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无障碍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体现了一座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还呈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文明程度。而近年来,我市从制度建设、规划设计、基础建设、信息强化等方面,切实升级改善城市无障碍设施环境,让残疾人真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住在端州区城西康乐社区的林叔今年已经77岁,因为中风,他的手和腿部分功能丧失,大多时候只能卧床静养。但每当上洗手间或洗澡时,林叔颇为头疼。“以前卫生间没有扶手等辅助工具,往往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顺利洗澡,并且耗费了很多时间。”而这样的窘况,在今年10月得到了顺利解决。“肇庆市残联的志愿者们上门,为我量身定制了卫生间无障碍设施改造,现在有了扶手,方便了很多。”林叔称赞道。
林叔得到的实惠,是我市持续不断完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个侧影。近年来,我市在主干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公共停车场、住宅区等区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与布设。同时通过对肇庆市中心城区无障碍设施现状、国土空间用途分类现状、常住残疾人口和常住老年人口分布现状等因子的综合分析,制定了《肇庆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改造规划(2020-2025)》。
据统计,在道路方面,我市部分区域已设置路缘石坡道2000多处,路口改造700多处,设置盲道、人行道安全岛均能满足轮椅通行。在公共停车场方面,我市设置无障碍设施的项目所占比例为100%,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数量为近百个,既有除了在公共停车场设置无障碍设施外,还增设了无障碍停车位。在居住区、居住建筑方面,我市居住区内基本设置了路缘石坡道、无障碍坡度等无障碍设施,全市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400余户。
日益升级完善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关乎着残疾人出行的安全与便利。最近接连几天,记者走访肇庆城区广场、公共厕所、商场等地,随处都可看到无障碍设施的身影。
在城区牌坊广场,广场和公共厕所的入口均设有无障碍设施标识,并设置了无障碍通道,通道上还安装了护栏,供行动不便的人通行。在商场出入口,记者看到,商家在商场出入口台阶前放置了一块斜坡型的铁板,供乘坐轮椅的市民通行。有市民表示,无障碍通道的完善,方便了残疾人出入,可以体会到肇庆的温暖,保障特殊人群的需求,给予了他们尊重。
在端州区黄岗街道下黄冈二社区的无障碍公共卫生间内,记者看到其安装有坐厕,坐厕旁边和墙体上还安装有扶手,十分贴心。在端州城东二区,小区停车位附近施划了残障人士专用停车位,在小区附近还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有市民说,这些无障碍设施的完善,能为行动不便的人群出行提供方便,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缩影。
无障碍设施不是一道风景,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关爱,那么如何让这种关爱持续传递,温暖残疾人的心呢?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监督工作机制,对无障碍设施加强监督检查。通过领导小组部门间的日常巡查,加强对已建成无障碍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同时,适时组织无障碍环境建设专家和残疾人、老年人组织及代表对各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通过结合背街小巷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厕所革命等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维护的社会氛围,全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市创建工作。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