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乡村“蝶变”展新颜 常态管理护成果 村民积极参与呵护美丽乡村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如何让农村更清洁更宜居?近年来,我市在结合创文工作的要求下,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着眼,部署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如今,创文成功,我市乡村卫生环境常态化保洁力度不减,村民们卫生意识不降,共护乡村美景。

创文拿牌之后,高要区回龙镇大田塱村坚持常态化管理,村容村貌保持洁净整洁。图为村口一景。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创文拿牌之后,高要区回龙镇大田塱村坚持常态化管理,村容村貌保持洁净整洁。图为村口一景。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摄

乡村,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如何让农村更清洁更宜居?近年来,我市在结合创文工作的要求下,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着眼,部署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如今,创文成功,我市乡村卫生环境常态化保洁力度不减,村民们卫生意识不降,共护乡村美景。

高要:农村人居环境再提升

在高要区回龙镇大田塱村,处处涌动的文明乡风正吹拂着这座美丽的村庄。

12月初,记者来到该村,只见村里老人们在新建的风雨长廊休憩闲聊,孩童们在树荫下体验新增的休闲健身设施。村道洁净,来往之间,村民们彼此都热情地打招呼,每人脸上挂着笑容,一派乡风和谐、乡貌清新、闲适安乐的景象。

“现在我们这条村子越来越美了。池塘边筑起了木栅栏,白墙上绘着花草水墨画,小广场里多了一座木亭,古色古香,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夏伯告诉记者,看着乡村一点一点变美,大家都倍加珍惜如今的生活环境,坚持做好‘门前三包’,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园。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冠新介绍,创文过后,大田塱村依然按照创文期间的要求,以党建引领党群联动,围绕‘为民便民惠民’工作重心,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常态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

据了解,今年以来,高要区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工作+爱国卫生运动+文明镇村建设”有机结合,累计投入1.2亿元对全区17个镇(街道)352个行政村(社区)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多管齐下实现“洁、齐、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高要区仍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继续做好回龙、大湾镇的以古色古韵为基础,保留特色古建筑风貌,按照“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原则,对镇村祠堂、碉楼、骑楼进行修缮。

鼎湖:“三级联动”推进环境整治

沿着鼎湖区坑口街道苏村社区的环村路一路前行,记者看到,便民摆卖点摊位整齐有序,道路干净整洁、标线清晰一目了然,村民屋前的盆栽花木整齐摆成一排,有的墙面还绘有包公等特色形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漫画,一幅文明和谐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是近段时间以来,鼎湖区以苏村为示范点,着力提升人居环境水平,打造城乡接合部标准化样板,撬动全区城市功能、市容市貌大提升的缩影。

如今,创文成功后,为了使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保持,苏村还制定《苏村社区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将社区环境整治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年度分红相挂勾,制定长效的日常管理机制,成立村内环境巡查工作队,致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社区环境。

“以前村道里垃圾随处可见,村民的清理意识不强,村容村貌着实落后。在政府部门的宣传和发动下,村民们都自觉清理门前垃圾,如今,道路变干净,村内环境也得到质的提升。”该村村民苏先生感慨道。

据了解,为了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化、常态化,鼎湖区通过“三级联动”层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建单位积极为结对村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方案;镇村落实主体责任,因村施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此外,该区还通过创新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每年投入4000万元,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村民自治”,农村垃圾收运实现日收日清,实行八小时“两扫两保”工作制。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通讯员 谭迎三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