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全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硕果累累 城市美名扬 双拥情更深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肇庆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10月20日,一则喜讯自北京传至肇庆,二十年雨露风霜,在肇庆党政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驰而不息的奋战下,肇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全市上下一片欢腾,有的积极将相关新闻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有的立即将这个喜讯转告亲朋好友与他们同享喜悦,更有人感慨万分:“全市党政军民20年的久久为功,终于今朝圆梦”。

驻肇部队积极参加地方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活动。 西江日报通讯员供图

驻肇部队积极参加地方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活动。 西江日报通讯员供图

“肇庆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10月20日,一则喜讯自北京传至肇庆,二十年雨露风霜,在肇庆党政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驰而不息的奋战下,肇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全市上下一片欢腾,有的积极将相关新闻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有的立即将这个喜讯转告亲朋好友与他们同享喜悦,更有人感慨万分:“全市党政军民20年的久久为功,终于今朝圆梦”。

“得知这个消息后,作为一名武警战士,我感到无比喜悦!”当肇庆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消息传来,武警肇庆支队特战队员叶永锦欢喜不已。自2015年参军入伍到肇庆服役,从大街小巷悬挂的拥军横幅、处处可见的拥军宣传标语中,他已深切感受到铁军故里肇庆浓厚的拥军氛围。在他服役期间,干部群众、社会团体常常到驻肇部队开展“爱国防,走军营”活动,逢年过节市委市政府、地方企业等向基层部队送去关怀与慰问,肇庆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发自内心对军人军属的关爱支持,让叶永锦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来自安徽扎根肇庆的退役军人周吕华更是感叹不已,他说,“来了就是一家人”是他到肇庆后最大的感触。当他离开军营重返社会时曾感到迷茫担忧,但肇庆不仅为退役军人搭建起了良好的干事创业平台,还给予相应的就业扶持指导,这既让他找到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也让他真切感受到了肇庆市委市政府真正将关爱士兵关爱退役军人落到了实处。周吕华激动地说:“肇庆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称号确实实至名归!”

而土生土长的肇庆人张先生则说,近年来,肇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氛围日益浓厚,军民团结一心同促发展,这都是肇庆全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所发生的喜人变化,更对肇庆人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未来,他希望肇庆能够以此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为新的起点,继续前进,继续推动国防和城市建设发展,继续为人民群众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作为一片红色沃土,作为一座英雄城市,作为功勋卓越的铁军故里以及全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始兴地之一,肇庆,从烽火年代一路走来,深厚的红色文化始终伴随着肇庆各阶段的建设发展,肇庆广大军民也始终传承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近年,肇庆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双拥工作的指示精神,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表率,军地合力、军民同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工作标准,更不断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推向深入,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实现了富市和强军的统一,实现了军政军民空前团结。

强化宣传教育 双拥意识根植人心

肇庆依托本土丰富的红色资源,多阵地、多形式持续强化国防双拥宣传教育,双拥意识根植人心。

市四套班子领导每年带头开展国防双拥宣传教育和过军事日,领导重视增强了全市国防双拥宣传教育意识。目前,肇庆已构建起由组织、宣传、教育、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和驻军单位组成的“五位一体”宣传教育领导体系。如今,每逢八一建军节期间,肇庆市委、市政府会派出慰问团分赴各县(市、区)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全市各地则自发开展党政军座谈会、举办双拥文艺庆祝晚会,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充分彰显了肇庆拥军优属之风。

在常态化开展国防军队建设纪念庆祝活动以及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平台大力宣传国防双拥内容的基础上,肇庆积极创新形式、优化载体,推动国防双拥宣传教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如,阵地建设不断强化。全市革命遗址遗迹和国防教育基地已修缮一新,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成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群众、学生职员等规范接受军训和国防教育的中心基地;铁军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阅江楼升级改造后成为国家4A级红色文化基地;沙浦烈士陵园修缮后可容纳3000多人开展活动;德庆县消防大队建立“长征双拥文化园”已是当地国防教育重要阵地等。

又如,宣传教育活动形式更多元。肇庆大力开展“军人进校园、学生进军营”活动,利用红色资源开设第二课堂,还在清明、“八一”、国庆、烈士纪念日、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网上访谈、基层宣讲、演讲征文等多种活动,进一步强化国防双拥宣传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双拥意识。

倾心倾力倾情 拥军优属成果显著

过去到现在,肇庆市委市政始终坚持倾心倾力倾情拥军优属,力求让优抚对象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安置”是肇庆拥军优属工作的关键词之一。有位置先考虑转业军人、有编制先安排随军家属、有学位先关心驻军子女……肇庆以高站位高质量解决了驻军官兵、家属、子女的后路、后院、后代“三后”问题,以实际行动让军人军属扎根肇庆更安心、更暖心、更舒心。“孩子上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大难题,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让我感激不已。”现役军人、军嫂王立娜说,肇庆市委市政府用心用情为军人军属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让她由衷觉得工作生活在肇庆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帮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是肇庆提升退役军人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让退役军人能有“一技傍身”,肇庆深化退役士兵技能培训,让退役军人“退伍即入学、毕业即就业”。为帮助退役军人更好就业创业,肇庆在全省首创退役军人创业贷款贴息,每年在市、县分别开展至少两场退役军人就业专场招聘会。

肇庆还通过在全市创建城乡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等方式,强化先富群体示范辐射作用,帮助更广大退役军人创业建业。成长于中医之家,曾在中医药学校学习中医的90后退役军人陆彦霖便受惠于此。他在退役返乡报到时了解到,肇庆成立了全省首个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就业服务的孵化园区——肇庆军创创业孵化园,帮助创业者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陆彦霖毫不犹豫便入驻军创园,开办起针灸理疗馆,平均每月收治患者300多名,月收入达到2万多元。“入住孵化园后,我们享受到租金减免优惠。平时园区也举办创业讲堂,为我们提供指导。”陆彦霖说,“这些暖心举措,对刚创业的退役军人来说,起到了很大帮助。”

建立健全的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则成了肇庆党委政府更好、更贴心地服务关怀退役军人的有力途径。据悉,肇庆不仅建立起了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更建立健全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就业创业、子女教育等五方面帮扶制度。如今,全市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不断完善,优抚对象的优待优惠更与时俱进延伸至日常工作生活的细枝末节,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强。

此外,肇庆还建立完善了市(市直)、县(县直)、镇领导干部结对联系走访帮扶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制度。2018年至今,有效解决超过2000件突出问题与困难。

军民鱼水情深 拥政爱民富有成效

肇庆民拥军、军爱民,肇庆这座温馨的岭南名城,处处可见军民鱼水情深。

在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中,人民群众总能看见官兵争当“突击队”冲锋在前的勇敢身影:有官兵不眠不休连续奋战,赶赴最危险的现场,只为扫清危险隐患;有士兵毫不犹豫脱下救生衣让给受困群众;有士兵背起老人趟开积水步行2公里只为安全护送老人返家……

在肇庆经济社会建设、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官兵勇挑重担,冲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第一线,积极参加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和肇庆思想道德、科教兴市、文化强市、民主法治、社会治理建设……官兵始终坚定与肇庆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努力为肇庆的繁荣昌盛贡献着自身力量。肇庆军分区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自觉投身经济社会建设实践;驻肇通信连有力保障辖区通信安全和畅通;武警支队常年担负肇庆城市安保等重要任务,确保万无一失;市武警消防支队有力保障全市消防安全;市武警边防检查站立足肇庆服务大局,着力打造“西江经济带粤桂边检大通关服务合作区”。

二十载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终梦圆,但对于肇庆来说,这同时也是城市发展全新篇章的开始。

未来,肇庆将进一步服务好国防军队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为肇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西江日报记者苏燕君通讯员梁冬冬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