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实行市直部门责任制和包干制 劝导“不文明”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据了解,市文明委将端州区26 条主次干道分配给市直23个具有行政执法职权的部门,将端州区14 个主要交通路口安排给市公安局,将端州区17个农贸(集贸)市场安排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全权负责责任区域内的市民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纠正和配合执法,促进市民文明行为养成。

市交通运输局文明劝导员臧玲玉在劝导摩托车司机,不要骑上人行道。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市交通运输局文明劝导员臧玲玉在劝导摩托车司机,不要骑上人行道。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实习生 李绮晴

头戴草帽,身穿黑色工作服马甲,手拿垃圾夹子,这就是肇庆市应急管理局文明劝导员陈德旺的工作标配。从8月7日开始,在每个工作日,他都会来到端州一路,及时劝导责任区域里出现的不文明行为。

陈德旺的这项工作,源自我市近日实施的助力创文新措施。为推动市民文明行为促进行动有效落实,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市文明委在端州区实行市直部门文明劝导责任制和文明执法包干制。各市直部门迅速行动,制定方案,全面落实工作。

8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端州一路,见到了正在开展文明劝导工作的陈德旺。“我负责的是蓝塘市场至泰宁华府路段,全长约700米,两侧道路都要巡查。”他介绍,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端州一路的文明劝导工作。该局将任务分成10个路段,每个路段都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常态化巡查,并召开了动员会和培训。

天气炎热,才走了一小段路,陈德旺的额头就渗出大滴汗珠,衣服也被汗水湿透。根据《肇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肇庆市民文明行为16条》内容,他要对车辆违停、躺卧公共座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共设施等市民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目前发现最多的不文明行为就是车辆违停,高峰时一天可发现六七起。”刚说着,陈德旺便发现了一辆白色小车违停。只见他上前拍照取证,上传到工作群由专人跟进,并拿出违停告知单,贴在了车辆上。他告诉记者:“除了劝导不文明行为,我们还要协助交警、城管等部门执法。路面垃圾需捡拾,见到公共设施有破损,也要拍照上传至工作群,让有关部门人员来处理。”记者从陈德旺的手机软件计步器看到,8月10日和11日,他步行平均步数达到21000多步。

在肇庆市交通运输局工作的臧玲玉,和陈德旺一样是文明劝导员。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建设二、三路的文明劝导工作,臧玲玉负责的是建设路与古塔路交汇处至建设路与天宁路交汇处之间的双向路段,全长约1.8公里。8月12日是她首日上岗。

“态度温和,言行有礼,耐心讲解,劝导才能有好效果。”这是臧玲玉的工作体会。跟随臧玲玉的巡查脚步,记者发现,才两三百米的道路,她就花了约20分钟。期间,她给一例违停车辆贴上了违停告知书,劝阻了两起电动车骑上人行道,还有劝阻了一起商铺占道经营。每次,臧玲玉都态度认真,言语礼貌,劝导对象都很配合她的工作。

“今天一个上午走了3个来回,步数有12000多步。虽然工作比较累,但能帮助市民自觉抵制陋习,减少不文明行为,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我觉得很有意义。”臧玲玉笑着说道。

两名受访的文明劝导员表示,大部分市民都比较配合劝导工作,并马上作出改正。

据了解,市文明委将端州区26 条主次干道分配给市直23个具有行政执法职权的部门,将端州区14 个主要交通路口安排给市公安局,将端州区17个农贸(集贸)市场安排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全权负责责任区域内的市民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纠正和配合执法,促进市民文明行为养成。

各责任单位根据《肇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围绕《肇庆市民文明行为16条》有关要求,会同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严肃处置违法和不文明行为,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精准整治,并在巡查、执勤时协同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发现环境卫生“脏乱差”、公共设施毁坏破损、扰乱社会秩序等多项问题,通过信息平台加强通报和协商,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

同时,市直各部门要建立统一调配机制、联合执法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到点、到位,确保不文明行为执法工作落实落细,形成“问题实时联处、执法实时联动”的高效工作机制。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