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会市罗源镇南塘村,一条长1000米,宽6米的水泥道路展现在我们面前。道路两旁的水稻正绿油油地生长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村民告诉记者,自开始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业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村长曾敬晓介绍说,在镇、村干部的宣传推动和村民们大力支持下,南塘村大力开展“三清三拆”,改水改厕,实现雨污分流,还建起了污水处理厂。此外,村中还聘专门请了保洁员,做好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洁。“以前出入走的是泥泞路,现在换成了水泥路,交通出入方便、畅顺了许多;以前村民们家门前的柴草乱堆乱放,现在都是整齐摆放,出现了大片的‘美丽庭院’”曾敬晓说。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记者了解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南塘村成功引进了广州客商承包了近150亩的土地发展果蔬种植。为了能让村里的土地不再丢荒,同时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村长曾敬晓决定把土地集约起来进行耕种。2018年1月,南塘村完成了土地集约工作;2018年年底,曾敬晓与广州客商罗建明洽谈后达成了合作共识,成功把集约土地发包给罗建明。
“丢荒田地的成功集约,充分提升了用地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出租后更是每年给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10多万。”曾敬晓说。
现今,当地很多村民都在蔬菜种植基地里务工。基地高峰时期聘请30多个本地村民干活,每天村民可以收入100元。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春季,基地共种植了15亩冬瓜,10亩凉瓜和25亩茄子。为更好发展农业经济,拓宽基地集体和村民收入来源,他计划以“基地+农户+电商+旅游”的模式加快发展,为当地带来更大的经济收入。
南塘村是罗源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在乡村振兴中,罗源镇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带领百姓奔康致富。去年以来,罗源镇五个村委会分别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办起种养基地20多个,盘活土地1000多亩,增加集体收入近100万元,为200多位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文/图 记者 杨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