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分,封开县平凤镇蟠龙村村民李炳权和妻子侯少梅带着期待的心情,每天早早起来采摘当地一种特有的瓜果——小黄瓜,并加工制作成黄瓜酸和黄瓜皮。
这种口感清新、健食开胃的腌制食物不仅成为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美食,还为村民们带来增收,成为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金”果实。
“黄瓜基地位于环水小岛上,每年均有一次河水涨退现象,我们在潮退时种植黄瓜,潮涨会把小岛淹没并重新滋润泥土,所以本地出产的黄瓜品质特别高。”李炳权介绍。
想要采摘小黄瓜并不容易,村民首先需要搭乘竹排渡过蟠龙河到达小岛上的种植基地。种植基地上,一排排竹架上布满黄瓜藤,藤上挂满累累硕果。村民小心翼翼地摘下小黄瓜然后放到身旁的篮子里。数小时后,一筐筐小黄瓜或是被运至市场出售,或是被村民加工制作腌制黄瓜。
目前,该基地种植面积200多亩,并以每年约20亩的速度增长,通过现代农业发展种植高品质的黄瓜,每亩产量约1万斤,一年下来,蟠龙村黄瓜基地产量达到200多万斤。
尽管小黄瓜产量较大,但市场批发价只有1.2-1.5元一斤。利用传统手艺,村民把小黄瓜加工为黄瓜酸和黄瓜皮,其价值得到大幅提升。
“把小黄瓜洗干净后,加入盐和醋放进缸里腌制数天,黄瓜酸就可以出缸了,批发价可达3.5-4元一斤。制作黄瓜皮则更有价值,但工艺稍微复杂,要经过洗、切、腌、压等工序,一瓶黄瓜皮可以卖到30元左右。”村民李艳秀说。
李艳秀是蟠龙村公共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工作之余,她把精力花在制作和销售黄瓜酸和黄瓜皮上,一年下来,李艳秀家庭收入接近10万元。“我2013年在广州回来家乡,觉得黄瓜产业很有特色,特别是得到政府和扶贫单位的重视后,我和几个年轻小妹一起努力发展黄瓜产业,也为村民打开市场尽绵力。”
随着当地黄瓜酸、黄瓜皮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其销路得到不断扩大,2016年,李艳秀敏锐地捕捉到线上销售的商机,试水电商卖货。“以往,因为腌制黄瓜,特别是黄瓜酸不易保存,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封开人很难及时品尝到这种家乡特产,电商和快递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目前她的电商生意如火如荼,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她还时常收购周边村民的黄瓜产品,带动他们增收致富。据统计,蟠龙村黄瓜基地目前每亩产值达到1.5万元,因为较高的收益,不少原本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投身黄瓜产业。
黄瓜酸、黄瓜皮,这种特色的食品不仅富有“钱”途,还是当地村民餐桌上的“主角”。
“黄瓜酸适宜直接食用,也可以切成条状用作凉拌,吃起来口味清新,口感爽脆,特别适合夏天食用。黄瓜皮则搭配烧肉、牛肉爆炒,味道酸酸甜甜,非常开胃下饭......”说起小黄瓜的吃法,李艳秀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语,也显示了她对这种家乡美食由衷的热爱。
“我们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出黄瓜吃黄瓜,希望相关单位对黄瓜的销售方式、销售思路、包装等给予更大支持和指导,让我们实现更好的效益。”李艳秀真诚希望黄瓜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蟠龙村服务点)的牌子挂到了蟠龙村委会的外墙上,工作站帮助当地调整和优化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并重点开展技术推广、咨询、培训等服务,促进使用技术的培普及,提高农民的科学技能,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蟠龙村黄瓜产业定能发展得更好,对此,我充满信心。”李艳秀如是说。
记者 岑永龙 吴勇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