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展家风护传统助推乡村振兴 怀集首个村史博物馆迎客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怀集县连麦镇文岗村是有着600年建村史的古村落,也是省定贫困村。近日,文岗村建成怀集县首个村史博物馆,将发扬悠久家风家训,展示当地民俗特色,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村史馆内的文天祥塑像。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村史馆内的文天祥塑像。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特约记者 徐维宁 通讯员 陈志刚

怀集县连麦镇文岗村是有着600年建村史的古村落,也是省定贫困村。近日,文岗村建成怀集县首个村史博物馆,将发扬悠久家风家训,展示当地民俗特色,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据悉,元朝末年,文天祥侄子文年六的曾孙文才志、文才庆,从江西吉州庐陵迁至文岗村落地生根,繁衍后裔将近30代,现居住在连麦镇的后裔有6000多人。他们历来以先辈民族英雄文天祥为自豪。“在新时期,我们要重拾先辈家风家训,让外出的乡贤有归属感,引导他们回乡支持发展。”文岗村村支书文伟伦说。

文荣乐就是其中一位回乡发展的乡贤。“建设家乡,我责无旁贷。文岗村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质农产品资源,不能让它们荒废。”文荣乐说。在他的带领下,十多位在外发展的村民返乡,引资300万元成立文岗峥晖园旅游发展公司,着重发展本村规模产业。“峥晖园着力于以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为主线,整体项目建成后能吸纳100多位贫困劳动力就业。”他说。

文岗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需要被挖掘,才能和田园风光一起打出乡村旅游发展“组合拳”。如何搭建一个平台承载文岗村人文历史,这问题被摆在当地干部面前。

今年6月,文岗村在挂点扶贫单位市委办以及各级单位帮助下,结合本村悠久历史,因地制宜深挖文天祥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史博物馆。“文岗村通过打造村史博物馆,为当地乡村振兴掀开新篇章。”连麦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12月19日,记者来到文岗村村史博物馆,该馆位于一座二进传统民居内。博物馆分为文化长廊、文岗村风情展览、文岗岁月展览以及文天祥生平事迹展四个部分。

文化长廊加建仿古走廊,向参观者展示文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如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党建、劝学敬老等内容;联喜堂院子两侧的墙上分别挂着“文氏家训”和 “文氏家风”。“文氏家风以‘忠’和 ‘孝’为核心,涌现众多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才。”文伟伦说道。

文岗村风情展览室则详细地介绍艾糍节、文岗炮会、四月初八牛王节等当地特色节庆习俗。室内还展示艾糍制作工具、传统木工器具以及文岗八音队部分乐器。

文天祥一生的事迹,则通过 “竹居”苦读、为民谋利、赤心报国和光照千古四个部分讲述。展览馆内还立着一尊文天祥塑像,两旁墙上写着历代对他的评价。

此外,村史馆还广泛收集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各个阶段的生活起居用品,例如收音机、电话机等。 “将村史馆与文岗村特色民俗、农产品结合,促进当地旅游发展。”文伟伦说。

村史馆建成后,文岗村计划每年定期组织当地未成年人到村史馆参观。“文岗村对文化很重视,要让后辈向先辈学习。”文伟伦说。

连麦镇目前正计划将文岗村村史博物馆打造成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怀集县当地中小学生前来参观。“目前,怀集县已有多所学校与我进行接洽。”连麦镇文化站站长黄帼琼说。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