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从技术到管理 坚持创新第一——记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带头人付振晓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从泰山脚下来到七星湖畔,17年来,付振晓从一名博士研究生成长为企业科技带头人,创新是他职业生涯的关键词。

从泰山脚下来到七星湖畔,17年来,付振晓从一名博士研究生成长为企业科技带头人,创新是他职业生涯的关键词。

付振晓是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兼风华研究院院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从技术到管理,他始终秉持初心,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以创新推动行业进步

付振晓带领团队已累计申请专利59项,获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2项。2008年被评为“肇庆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被列为广东省专家库专家,2012年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肇庆市第十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付振晓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广东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不懈创新技术 实现材料的国产化

在可靠性检测分析中心内,一台X投射分析仪将电子元器件内部结构清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要知道这一新研发的产品结构是否符合标准,还得靠付振晓及其团队进行最终把关。

“我们要仔细检查是否有缺陷,继而不断改良,确保可靠性。这样的检测与改良,有时候需要进行二三十次,有时候甚至上百次。”付振晓说,在科研创新中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曾经在研发某一产品时经过了 300多次改良,才达到客户的应用标准。

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付振晓便是企业里从事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其材料技术研发工作、工艺制造、市场推广及科研管理工作推动的带头人。

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的付振晓,2002年8月进入风华高科后不久,就接到了一个棘手的任务。当时,风华高科面临技术转型挑战,需要实施镍电极瓷粉国产化项目。这一攻关任务,落在付振晓肩上。这是一项包含了镍电极工艺技术、电子材料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国际先进的集成创新,是当时行业的标杆技术,更关系到风华高科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产业的生死存亡!在难题面前,付振晓从未退缩,而是带领技术团队沉着应对,将难点逐个击破。最终,这一项目顺利完成。此后他还进一步主持了无铅系列瓷料研制开发工作,不仅增强企业竞争力,还实现了材料的国产化,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国内生产厂家的市场竞争力,填补国内空白。

在取得这一系列成绩后,付振晓并未让他创新的步伐缓慢下来,而是思考如何把风华顶级的资源集中起来,在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余,站在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角度,研究高端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所面临的基础和共性技术课题。在付振晓的推动下,2015年,风华成功获批建设国内唯一一家在电子元器件材料领域设立的企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大胆创新管理 构筑技术创新体系

付振晓明白,企业创新发展,不能单靠技术创新,而要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才能事半功倍。因此,他在管理上提出新做法,让创新之风在整个企业内部铺开。

担任风华研究院院长后,付振晓认为研究院要在现有风华高科超前技术孵化器基础上,同时加大分析和研究与公司发展主业密切相关的核心共性技术与新领域产品,其他的一些创新工作则由各分(子)公司等负责,逐步构建独具风华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一以风华研究院为研发储备核心,以各分(子)公司二级研究应用中心为支撑,以车间创新小组为基础的“金字塔”式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研发储备—产品升级—工艺革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研发与攻关,确保企业产品、技术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成果转化是让技术创新形成实际生产力的重要一步。付振晓再次大胆创新,建议以小微公司去进行成熟项目的孵化,提高速度和效率,内部孵化和外部资源同步推进。

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管理创新,为企业创新氛围的营造和创新成效的提升,起到良好的驱动作用。风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逐步建立,先后孵化成立了广东国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亿华检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风华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超级电容器孵化组、LTCC射频器件及模块孵化组,为风华拓展5G通信、健康医疗、汽车电子、新能源及国防等高端市场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制度激励 活跃企业创新氛围

像行业内其他高新技术企业一样,风华高科也遇到了科技人才短缺的问题。科研创新既需要像付振晓这样的带头人,也需要一支高端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从业十多年来,我感受到肇庆对人才的重视,人才政策不断完善,越来越坚定了在肇庆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付振晓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肇庆干事创业。

在引育人才方面,付振晓也提出了不少好点子。“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激情和热情也是需要去激发的,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激励机制。”他介绍,为进一步激发和保持技术研发人员的创新激情和热情,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从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制度着手,在完善管理方法的同时加大了激励的力度,并于 2017年起推行风华高科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激励制度,进一步活跃了风华的创新氛围,推动风华的技术创新上了一个新台阶。

付振晓说,我市可以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为本地企业引入更多高端人才,用事业留人,同时发挥肇庆独特的宜居优势,吸引人才。

西江日报记者 伍欣琦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