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德庆法院强化执行工作 助推信用德庆建设 让“纸上权利”兑现成“真金白银”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随着信用社会建设征信体系不断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也无处遁形、寸步难行!执行工作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德庆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始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司法职能。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随着信用社会建设征信体系不断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也无处遁形、寸步难行!执行工作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德庆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始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司法职能。

2019年是执行工作关键一年,“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拉开帷幕。为有力促进执行工作开展,德庆县人民法院多措并举,着力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机制,在执行攻坚中不断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助力德庆县创文工作。

2018年以来,德庆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533件,执结391件,执结标的1.15亿元;先后将1172名恶意逃债者纳入失信人员名单库,使其在融资、信贷、经商、消费、出行等方面受到严格限制。

多举措严惩失信被执行人

2018年至今年6月,德庆法院共将1172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以及采取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

与此同时,德庆法院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网站等新媒体以及在市场、各乡镇、交通繁忙路口张贴公告等方式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同时在该院大楼外墙建成LED大屏幕,每日滚动播放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多层次、全方位、高密度曝光老赖。

借助信息化的强大威力,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信用威慑,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286名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义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多部门互联打造执行联动机制

2018年,德庆法院实现与公安、工商、国土、车管、银行等20多个部门的互联,构建起“少量查询当天回复、批量查询一周反馈”的联动模式。

同时,德庆法院与德庆县不动产管理中心合作,通过德庆县政务网接入不动产查询系统,查询全市范围内的不动产信息,快速、便捷地查找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大大提高了执行质效。

加大对涉金融执行案件的力度

涉金融机构执行案件一直是执行工作的一项重点,此类案件涉及被执行人人数众多,在地方影响较为广泛,如不及时高效执行完毕,给金融机构的运营也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影响地方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对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德庆法院将涉金融机构案件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加大执行工作力度,通过集中执行、信用惩戒、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方式,极大提高涉金融案件的执行质效。

2018年以来,德庆县人民法院共受理涉德庆农信社的金融借贷纠纷案件231件,执结188件,执行到位金额3158.54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力维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

在执行工作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促使被执行人履行应尽义务,德庆县人民法院除了常规的司法拘留、罚款、强制扣划存款等措施外,还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入刑列为一种常规手段,让失信被执行人清醒认识到所需履行的责任,全力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以刑事惩罚促社会诚信。

德庆法院始终坚持“优先执行、主动执行、快速执行”的原则,建立强化涉民生案件执行的常态机制,集中力量清理涉民生执行案件。2018年以来,德庆法院执结了德庆县悦城镇圣地宝塔公司劳动争议系列案共14件,为雷某等16人追回劳动工资217.2万元。

德庆法院与中国人保肇庆市分公司签订《关于建 立执行救助保险工作机制的合作备忘录》,借助“执行救助+保险”强强联合的新工作机制,有效促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如通过司法救助解决了马圩某木材加工厂老板失联导致16名工人被欠薪的劳动纠纷,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下一步,德庆法院还将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审判执行工作机制,发挥裁判指引作用,强化联动机制建设,加大失信曝光力度和惩戒力度,在提高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上下功夫,为“信用德庆”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保障。

德庆法院在过去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战中,用夜以继日的奋斗使当事人的“纸上权利”兑现成“真金白银”。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吴惠娟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