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建于1958年,70年代重建,2000年升级改造,如今即将搬迁 60岁汽车总站见证肇庆变迁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初秋的夕阳照在肇庆粤运汽车总站的外墙玻璃上,明亮耀眼。听闻车站将要搬迁到肇庆火车站综合体,63岁的总站汽修工欧炳球与已退休两年的工友叶桂昌,一起回到工作了40年的总站,与在职的老友叙叙旧,再一次里里外外地看看这个承载了太多回忆的车站。

2019-08-20_2680040

肇庆粤运汽车总站新貌。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摄

始建于1958年的汽车总站。 资料图

始建于1958年的汽车总站。 资料图

初秋的夕阳照在肇庆粤运汽车总站的外墙玻璃上,明亮耀眼。听闻车站将要搬迁到肇庆火车站综合体,63岁的总站汽修工欧炳球与已退休两年的工友叶桂昌,一起回到工作了40年的总站,与在职的老友叙叙旧,再一次里里外外地看看这个承载了太多回忆的车站。

凝聚老肇庆人情感

凝聚老肇庆人情感“内部设计没有变,外部装修在2000年升级改造后,一直沿用至今,这里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这一代人对总站有着深厚的感情。”欧炳球看着车站里的一切,眼眶有些湿润。

欧炳球在1979年顶替母亲工作岗位,加入肇庆粤运汽车总站,那时还叫肇庆汽车总站。

当时坊间有句俗语,医生、司机、猪肉佬是广东“三件宝”。作为乘务员的他,虽然身材不高,也成为“宝贝”。“那时很多人给我介绍对象,有20来个,但我都没有相中。”直到堂姐给他介绍了一个身高一米六几的姑娘,欧炳球才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

“第一次上门见未来岳父岳母时,我提前去广州买了一辆新单车,还买了一箱香蕉。”欧炳球说,岳父岳母看他精神爽利,香蕉又正对岳父胃口,印象分不错,最关键的是,他在汽车总站工作。“是汽车总站给了我事业、爱情和家庭,所以我对总站很有感情。”

40年里,欧炳球见证了许多在总站上演的悲欢离合、追梦奋斗的故事。“有情侣分别时,在送站台哭了好长时间;父母接儿女回家过年,早早来等候,见面的那一刻相拥而泣;有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去省城上学,意气风发……”欧炳球说,临退休的那几年里,曾一起共事的工友成立老友记群,每三个月轮流请客聚餐一次,这个约定已坚持6年。这也是他们这一代人对单位的忠诚与眷恋。

重建后为当时省内最先进

肇庆汽车总站在1958年成立,车站的外观使用苏联版头设计,内部设计比较简单。两年后,刚放下书包结束学业的谢金贤就来到车站卖票。从售票员到调度员到站长,谢金贤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总站。“最难忘的是,重建新站时,基本都由我们员工来搞,可以说员工为新站的建设流了很多汗水。”

谢金贤说,新站由肇庆本地人设计,当时可以说是省内最先进的。车站布局合理,有大堂、候车室、售票处、维修车间等,成为省交通运输厅推荐给其它地区学习的典型,很多地区车站都来肇庆取经。新站的总体设计沿用至今,只是美化了外观,增加了空调等设施。

何小华是肇庆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见证了总站迎时代发展潮头而变的历程。喜欢收藏老照片的他,把始建于1958年的肇庆汽车总站老照片翻了出来。记者发现,原来最早时汽车总站的门面为八字尖顶造型,1976年新站投入使用后,外观有了现代感,直到2000年重新装修外立面,外观才成为现在的模样。

迎时代潮流调整发展方向

“硬件”变先进,“软件”也随之提升。何小华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因汽车总站是肇庆城区唯一的汽车站,大家称它为“地区车站”。每天发100多个班次,市民出行虽然要写证明,但班车每天基本上都满座,还得提前3天买票。

80年代中期,国家全面开放客货运市场,社会车辆开始抢客流。“只要你有钱,或几个人合资买辆车,登记备案后就可以跑运输。国营个人一起上,有路大家走。”何小华说,那时候社会上的客车招手即停,坊间更是抱怨社会车,“在街上乱兜拉客,上车容易到站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汽车总站的低潮期,车站出现亏损。90年代末,国家规范运输业。当时作为副站长的何小华参与车站扭亏调研工作,开会研究经营方法,到广州、深圳学习后,作出开通直达专线的决定。

1996年,车站开通了到深圳、广州等地的直达班线,市场越做越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铁、城轨的开通,私家车、网约车的增多,车站又迎来了新挑战。“我们又积极转型升级,顺应时代发展,拥抱互联网。”何小华说,车站创新购票方式,可网上购票,人脸识别验票上车,同时还开通定制网约车,预计今年下半年投用。车站还结合物流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开通粤运快递、粤运旅游社,旅运结合发展。

“现在正准备搬迁事宜,届时车辆、人员、运输业务大部分搬到火车站综合体,车站保持原貌。”何小华说,未来旧车站将打造成粤运公司旅游集散地。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通讯员 梁美华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