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庭审直播:规范程序+保障诉权+促进公正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这是根据双方协商后达成共识起草的调解书,请两位律师认真核对内容。”法官助理指引代理律师在审判庭电脑上查看调解书。

“这是根据双方协商后达成共识起草的调解书,请两位律师认真核对内容。”法官助理指引代理律师在审判庭电脑上查看调解书。

近日,肇庆中院庭审网络直播的一宗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案件,通过准确把握争点、耐心听取陈述、当庭释法明理,最终调解结案。肇庆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该案主审法官郑丽容指出,“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公开进行的庭审活动,法庭调查、辩论等庭审程序更加规范,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更加充分,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查明更加准确,司法裁判的可接受度更高,促成调解、案结事了的希望更大。”

庭审直播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肇庆中级法院积极推进司法公开,努力促进司法公正,庭审直播工作功不可没。

更规范地开展审判活动 提升司法公信

“这个案件,我之所以选择庭审直播,就是想让当事人体验审判的公开,感受程序的公正。”郑丽容专委斩钉截铁地说道。

开庭当天,书记员如常打开设备,进行直播案件的庭前准备,他们对庭审直播早已习以为常。

正如上述郑丽容专委审理的买卖合同纠纷,群众可以直接在庭审公开网或者通过法院微信公众号到相关链接上观看庭审直播,案件审理结束后,可以看直播回放。

“庭审是案件审理的关键环节,庭审直播让整个庭审过程在阳光下进行,审判人员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展庭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当事人对审判公正性的信心。这个案件能够当庭调解,与当事人信任法院、信服法官有很大关系。”律师告诉记者。

更充分地保障诉讼权利 确保程序正义

从法官庭前阅卷情况来看,该案的争议问题较多,但焦点相对集中,合议庭归纳后将法庭调查的重点放在案件争议焦点上,在庭审中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围绕该问题所陈诉的意见,随着庭审的深入,整个案情逐渐明朗清晰,原本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有了缓和的趋势。

郑专委告诉记者,“理不说不明,当事人在很多时候 需要倾诉,我们必须在诉讼中尽可能地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这样才能让当事人接受司法,认可裁判。对老百姓来说,通过庭审直播这种形式接触了解相关法律知识,而这一起案件的处理方式也决定了当事人对司法的态度和信心,这就是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更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 促进实体公正

司法裁判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法庭调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明事实,进而为法庭辩论和法律适用提供条件。

郑专委指出,“在网络庭审直播上公开庭审活动意味着法院的庭审活动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程序规范了,辩论充分了,事实就明晰了,裁判也就容易了,这就是以公开促规范,以程序正义推动实体正义的实现。”同时,庭审活动公开进行,更有利于防止暗箱操作和司法腐败,促进司法裁判可接受度,提升服判息诉率,真正解决纠纷。

案件事实清晰,裁判思路明了,调解工作也有了基础。郑丽容专委近两年来办结案件118宗,其中调解的64宗,撤诉的11宗,调解率54.24%,撤诉率9.32%,为全院法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她强调,“我们的民事调解工作必须以熟悉案情为前提,通过驾驭庭审、巧妙提问、分析心理、释法明理、缩小双方分歧,从而达到和谐解决纠纷的目的。调解必须尊重双方当事人的选择权,不能以判压调,也不能为了调解而不顾执行。该案通过网络直播庭审活动,规范庭审程序,保障诉讼权利,查明案件事实,无论是裁判还是调解,我相信都能得到当事人的认可。”

民事审判考验的不仅是法官的业务能力,还有职业素养,调解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各方面因素,调解方案要兼顾案结事了和可执行性,不能为了简单地办结案件而草率行事,这也是民事法官的必备技能和职业要求。

上半年,肇庆法院共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公开庭审直播778场,有力地推动了司法公开工作的开展,提升了程序正义和司法公信。下一步,肇庆法院将结合实际进一步规范庭审公开,将其作为接受公众监督、提升法官素质和普及法律常识的有效方式,力争取得更好效果。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