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村中颇具特色的稻田景色。资料图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岭南气息浓郁,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时,肇庆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每年,七星岩、鼎湖山、宋城墙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支撑起肇庆市的旅游业。在推动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为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提供了资金与动力。
而早几年得到开发的旅游资源充沛的地区中就包括有被誉为龙母后花园的德庆县悦城罗洪村。悦城镇罗洪村位于悦城镇西边,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距离悦城圩镇约7公里,紧靠G321国道,旧省道S264线贯穿其中,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面积26.91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居住人口达4300余人。2012年,通过农村综合改革示范村建设,成功打造玉龙寨景区,成为德庆又一个集历史文化、田园生态、饮食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罗洪村最大的旅游特色也就是它本身的招牌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一美五古”。
罗洪一“美”——自然美
罗洪村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雨水丰沛,阳光充足,四季温润,气候宜人。为此,罗洪村的花木也是长势喜人,绿肥红瘦。村庄四周被金山、南山、石山、尖岗山环绕,形成一个摇篮,孕育出罗洪村独特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附近分布着罗东、南山、山井等自然村,村内风光靓丽,正是应了那句“小桥流水人家”。罗洪村前罗洪垌有良田沃土数千亩,刷爆了游客朋友圈的“广东田野大草原”——罗洪油菜花观光旅游基地就坐落在这里。这里视野开阔,花香怡人,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是游客们踏春赏花的好去处,是摄影师们的宠儿。
罗洪一古——古街
罗洪村有一条长300米,宽3米,贯穿村庄东西的古商贸街,街上的商户主要经营礳米、蒸酒、制饼,草药等。自乾隆年间到民国十二年,古街的商户不断发展壮大,数量增多。到后期还发展了采石、凿石、烧石灰等产业,建立了灰厂。村民、商户与外界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古街上人来人往,形成热闹非凡的繁荣景象。后来,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房屋改造,现在古街上的商铺尚存5间。古街上至今住着不少住户,农闲时期,村民们会在村子旁边的祠堂附近搭建戏台子,看古装粤剧,共享天伦之乐。
罗洪二古——古祠堂
罗洪村人文历史悠久,共有古祠堂9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莫氏大宗祠。
莫氏大宗祠位于村的东面,始建于明隆庆五年以砖、木、石为主体结构。宗祠前后座均可见两条直径为50公分的方形石柱,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祠堂内木雕精致,字画文雅,一派儒雅。在中厅屏风后挂有一块匾额,刻有唐宣宗皇帝为莫宣卿特赐御宴题诗给莫宣卿诗,诗曰:炎陬地远产奇才,劈破天荒出草来,禹穴高跳三级浪,京城惊震一声雷。青云得路登科甲,皇榜标名负大魁,身着锦衣游帝里,何人不叹状元归。
罗洪三古——古书室
红罗村从古时就注重文化教育,建有许多书室,至今保存完好的有罗山书室和北顾书室两间。前者建于民国,后者建于晚清,均是典型的岭南建筑。亭台楼阁,坐落有次;雕花楼栏,古朴典雅;墙楣壁画绘山水、花鸟画;头门木横披花卉形纹,处处透漏出读书人的儒雅。
罗洪四古——古井
罗洪古井,本地群众惯说的大井。相传是明朝正德已亥年间,罗洪莫氏四房独居上围村。四房尧夫公的曾孙住在上高围,他们常年累月要从半山腰下到山脚挑担溪圳污浊水返家饮用,一直苦于饮用水的问题。时过日久,他们觉察到挨圳水旁边,一丛杂树下,有水眼喷泉流出清水,在试饮感到甘凉,由此他们兄弟几人合力砍斩野生杂树,带头挖井,这就是如今的大井。传说中,这口井还很神奇,以一大树头做井的垫底板层,再以青砖沿着树头周围砌叠而上,水源从树头喷出,这棵树头经历几百年了,还是色泽红润,坚韧非常,刀斩不入。此外,据说饮用井水的人大都长寿聪慧。据说嘉庆年间,罗洪村人才辈出,出了不少贡生、秀才也有这口井的功劳。
罗洪五古——古树
罗洪村有很多苍天古树,有西施格木、古榕树、樟木、椎子等。其中,在村边出入口处左右两边各有一棵文笔树,左边的文笔树代表文化,是读书人的守护神。许多人在高考前夕前来祈福。民国期间,莫堂星、莫湛章、莫伟忠的母亲用三牲酒礼向文笔树请拜,结果都考上了大学。如今,这棵树守护的不仅仅是学子们的学业,还被用作祈求幸福、丁财两旺。
除了以上这些代表性的景点和风光,罗洪村古民居、石雕、木雕、灰雕、壁画以及古传说。
为继续发展罗洪村的旅游业,有效利用罗洪村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当地政府拨下大量资金,对村容村貌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重点整治改造供电及电线网络、污水排放,扩建、绿化村旅游道路,建设停车场、引水工程和万亩油菜花地,修复古祠堂、古民居等古建筑,挖掘村历史文化旅游亮点,打造出玉龙寨旅游景区,是游客踏春赏景,休闲娱乐,体验文化的好去处。
记者 梁惠明 李志斌 梁子伟 实习生 黎芷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