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四会黄田镇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探索山区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年来,黄田镇坚定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突出绿色主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体系。

日前,四会市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与龙头企业、校园足球培训基地、电影《六祖慧能之怀会止藏》等项目落户四会市黄田镇,成为该镇绿色发展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黄田镇坚定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突出绿色主线,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体系。黄田镇找准在四会市“一核一轴一廊”新发展格局中“廊”的发展坐标,确立“一二三”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乡村振兴这个战略,发挥生态环境和交通两大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文体旅游、生命健康三大产业,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山区老区镇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新路子。

挖掘传统优势产业增添“绿”

黄田镇是四会沙糖桔的原产地,为此黄田镇抓住传统产业优势,把柑桔“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大力推进柑桔现代农业产业化纵深发展。

依托四会市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其龙头企业四会翠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田镇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计划在黄田辖区种植2.5万亩沙糖桔,同时通过加强与省农科所、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常态化技术合作,确保柑桔达到“六无”标准(无农残、无重金属、无转基因、无抗生素、无激素、无除草剂)。今年,黄田镇已种植柑桔2000多亩,全年还将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

对于黄田镇群众来说,柑桔既是一项产业,也是一种情怀。黄田镇注重情怀引领,大力挖掘柑桔文化,推动申报柑桔非物质遗产。在墟镇建造12个柑桔雕塑,雕刻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柑桔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深度相融,传播乡风文明,激发柑桔情怀。通过召开柑桔产业研讨会、参观柑桔黄龙病树修复试验基地等举措,强化产业导向、推动产业振兴。

此外,黄田镇注重融合引领。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引进知名企业建设柑桔储藏物流中心、生物化肥等企业,加快建设柑桔在线大数据平台、溯源平台、交易平台,主动融入大湾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黄田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迅速发展。目前全镇6个村总支书记、24个片区支部书记有一半以上种植柑桔,有30多个柑桔种植基地有党员驻点帮扶。探索以“党建+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的形式,开展党员驻点帮扶带动柑桔振兴。

培育新兴特色业态映衬“绿”

绿色是大地的底色,同时也是黄田镇致力打造的产业底色。黄田镇精心谋划打造涉及康养、文体等五大产业基地,推动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打造绿色安全饮料基地。黄田镇投资5600万元的壮和水牛奶乳业公司建成投产,成为水牛奶龙头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的飞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将于8月份投产。计划引进广州乐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柠檬深加工企业。

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依托广州元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搭建的干细胞技术应用平台,培育精准医疗、养老养生结合的生命健康产业,推动投资30亿元的燕崀健康科技园项目尽快落地。

打造足球青训基地。2017年,黄田镇成为广州富力足球俱乐部合作试点镇,近年来,黄田学校在肇庆和四会市“市长杯”等足球联赛中,取得8个冠军、2个亚军成绩。目前,黄田镇正加快推动深圳朝向集团、大荣足球学校意向投资建设足球青训基地落户。

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黄田镇依托江头村农会旧址、陈伯忠故居、烈士墓等红色资源,建成四会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2018年以来,吸引了四会市内外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200批次3000多人前来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同时,黄田镇积极发掘黄田党史,目前已完成10万字的《黄田党史》初稿,正撰写《陈伯忠革命烈士》电影剧本。

打造影视基地。黄田镇发挥五指山优美的原生态自然风光,推动《六祖慧能之怀会止藏》电影开机拍摄,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影视旅游品牌和禅修基地。目前电影拍摄场景已动工建设。

依托异地招商平台保护“绿”。

黄田镇执行最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善用异地招商政策、平台以及资源,大力实施异地招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黄田绿水青山。

利用好四会市异地招商税收“四六”分成政策,黄田镇党委主要领导挂帅,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异地招商引资,引进工业项目落户“一轴”区域,既推动黄田加快发展又保护绿色空间。依托四会市“一核一轴”招商平台,坚持异地招商有新突破。近两年,引进了中科明辉化工等8家工业企业落户工业园区,投资总额近10亿元。同时,黄田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强化挂镇市领导和镇领导班子合力招商。坚持每年异地招商落户项目2个以上,投资超2亿元。

夯实振兴乡村基础彰显“绿”。

实施乡村振兴重在打牢基础。为此,黄田镇夯实组织基础。推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优化、“头雁”强化、“雏雁”孵化,把基层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2017年成为肇庆市“基层党建提升年”示范镇,2018年成为“党建+综治”双抓双促示范镇。

推动夯实环境基础。实现创文常态化管理,乡风文明香飘传播。严格保护7.6万亩生态公益林,占全镇林地面积75%。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农业污源整治、河湖“清四乱”等任务,积极推进“碧水蓝天”工程,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夯实民生基础。落实兜底保障,全镇低保、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危房改造的年度任务,遭受台风泥石流整村毁坏的牛眠一村灾后重建工作按时完成。近年举办进城献戏、传唱乡土民歌弘扬红色文化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13场,送影下乡80多场次,丰富群众文体活动。 夯实治理基础。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土地确权任务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拓展乡村振兴土地空间。加强综治和维稳工作,2018年四会市平安建设考核工作取得全市第一名的成绩。

记者 岑永龙 通讯员 卢洁婷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