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宁打好“老区牌”激活发展新动能 点燃“红色引擎” 助力老区振兴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江美村完成一批红色资源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红色教育阵地;东方红村以“党建+”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推动各项工作开花结果;上林村加快新农村基建工程同时,积极推进美化绿化工作,特别选种红棉树(英雄树)、黄花梨等珍贵树种,彰显村“红色历史底蕴”……

江美村完成一批红色资源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红色教育阵地;东方红村以“党建+”探索新农村建设新路,推动各项工作开花结果;上林村加快新农村基建工程同时,积极推进美化绿化工作,特别选种红棉树(英雄树)、黄花梨等珍贵树种,彰显村“红色历史底蕴”……

在广宁县,像这些富含历史底蕴、充满发展活力的村落多不胜数,它们有着一个共同身份 ——革命老区村。作为我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广宁全县15个镇均属革命老区镇,拥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资源,“一个县,撑起中共西江地区党史半部书”是史学家们对广宁的重要评价。

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苏区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为契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着力提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以红色力量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边游边学边悟打造“红+绿”旅游新线路

位于广宁县城北部的南街镇江美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这几年,该村积极践行“弘扬革命精气神,当好红色江美人”理念,相继 完成了县 委机 关旧址、农民协会史迹陈列馆等一批红色历史资源工程建设,将江美村打造成为全县集“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党风廉政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教育阵地。

“上世纪20年代,在西江农民运动形势高涨之时,我们江美村成立了农民协会,由陈泰光、陈义、陈楚耀等人组成领导机构,发动农民入会参与反地主民团斗争。”江美村合记自然村村民陈诗华是陈泰光的后人,自江美村建设“红色村”以来,他就担任江美农民协会纪念馆的讲解员。“作为红色先烈后人,能将先烈们敢于拼搏、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传递给更多人知道,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陈诗华表示。

在江美村,像农民协会纪念馆这种红色资源还有很多。该村在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创新“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的模式,积极推动江美生态农业、红色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打造“可以教育、可以感染、可以熏陶、可以展示、可以旅游”的红色村,让整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广宁正以 连 续两年荣 获“全国最美县域”称号为契机,整 合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全力擦亮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八一生态农场等红色景区的品牌,并将多个红色景点与竹海大观、宝锭山、罗锅古街等旅游景点串链成珠,结合“广东厨师之乡”和竹乡特色美味等,打造了3条不忘初心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让游客们在游玩中追寻红色记忆、追寻红色历史。据统计,2018年该县红色旅游人数约为60万人次,其中红色村参观人数约3万人次。

培育“红色头雁”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传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历史文化,广宁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实施“头雁”过程,选优配强“能人头雁”,着力提升村党组 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全县营造党组织带头人带动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带动党员、党员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格局,形成“雁阵”效应,汇聚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在创建新农村示范 村进程中,该县螺岗镇东方红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大脑中枢”作用,紧密 联系广大党员群众,把创建力量拧成一股绳,又积极发挥村“党员爱心慈善会”作用,大力发动乡贤能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参与创建工作。在该县木格镇,中共党员、“80后”创业妇女朱剑芳专门成立了水翁龟鳖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创新实施“精准脱贫1+30行动”方案,即“一个党员致富带头人带领三十户贫困户”,助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依托一批重建、修葺过的革命遗址、革命纪念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宁不断筑牢“红色 教育堡垒”,推动红色基因深入人心。

这几年,广宁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周其鉴故居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建设了县、镇、村84所富有红色底蕴的“初心堂”,打造全省首批、全市首个“红色村 ”江 美村党建工程示范点。通过邀请老红军讲红色故事、举行公祭等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让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接受革命历史洗礼,传承红色血脉,筑牢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汇聚起老区 振兴的强大力量。

另外,该县还将红色文化内核融入到新时代文明乡风中,以丰富的文化元素提升乡村内涵,带动农村精神面貌得到新提升。同时加强对红色历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利用“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通过视频、讲座、唱红歌等方式,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编印出版《粤桂湘边风云录》《竹乡风云录》等革命红色书籍,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特约记者 凌杰 通讯员 冯铁成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