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道口立交航拍图。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从公路到铁路再到航运,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要交通运输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堑变通途,宽阔平坦的大路替代了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公路四通八达。
路通了,车来了,出行很方便
对于活道镇洚上村村民李水容来说,过去从农村进趟城,路不好,没有车,要步行到几公里外的大端村委会坐车,走趟亲戚至少得一天一夜。李水容没有想到,如今水泥路已修到了自己家门口,一出家门就可以坐上公交车,从家进趟城,乘车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交通非常便捷。
李水容对记者说:“有辆公交车进村,我们已盼望了很长时间,有信心实现乡村振兴,感谢党和政府开通公交,让我们出行更方便,交通方便了,村里的种的、养的都卖得很好,村子发展比以前好了。”
活道镇降上村委会是离圩镇较远的乡村,在政府支持下,如今农村“出门就有硬化路”已成为现实,而且还通了公交,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活道镇洚上村公路全长4.0公里,起点大端,终点洚上村。原来路面坑洼不平、路窄弯急。2018年,高要区将该项目列入农村公路窄路面拓宽。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约100万元进行改造,不仅把路幅由原来的3米拓宽至4.5米,还加装了安防设施,于 2018年底改建完工。
随着公路的畅通,肇庆市粤运公司的公交车也开进村里,每天2班,解决了群众对公共出行的需求。
活道镇洚上村村委主任梁苏告诉记者: “建好公路给我们村民出入和农副产品运输带来了很大方便,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了新农村发展,村民很感谢政府对我们村的支持。“
“等火车,过马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高要新桥镇广茂铁路新桥道口是新桥、活道、莲塘镇附近十多万群众出入城区的必经之路。广茂铁路一天超50趟火车通过新桥道口,平均间隔约半小时一趟火车,每次群众需停留等待10至15分钟。
高要区通过人大代表建议,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用了一年多时间建成铁路道口立交桥,让当地群众“等火车,过马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省道S273跨广茂铁路立交是高要区民生工程,这个立交桥的建成解决周边十多万群众20多年铁路道口塞车的问题。
时间的刻度,标注着高要交通阔步前进的步伐。70年来,高要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交通变化翻天覆地。高速公路、铁路从无到有,境内干线不断提档升级,农村公路不断延伸覆盖,公共交通加快发展,公路技术等级、路面通行条件发生质的飞跃,以前的砂土路变成如今柏油马路,道路综合运输体系日臻完善。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要交通建设更是一路快马加鞭,高歌猛进。目前已经构建广昆、珠三角环线、广佛肇、汕湛四条高速,321、324两条国道、264、272、273、 362省道“五横五纵”的出境大通道格局,国道省道里程187.2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92.43公里,建设桥梁299座,全区 279条行政村均已通达客车。
高要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陈科强告诉记者,在交通建设中,高要区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标准要求,全面推进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城乡客运一体化创建等工作,打通农村交通运输“最后一公里”,打通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快捷通道,带动沿线村镇因路而变,因路而美,因路而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