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解决日趋增多的金融消费纠纷,肇庆法院探索多元化调解模式,建立金融纠纷调解委员会,用独立于行政监管部门的专业第三方组织快速化解金融纠纷,让争议纠纷在“和风细雨”中高效化解,为更多当事人解决“烦心事”。该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基层法院压力,也为案件当事双方节省了大量经济成本,取得了化解金融风险新成效。
近日,关于肇庆“法院+金融”调解工作成效的文章还刊登上新华社。那么,模式是如何高效为当事人解决纠纷呢?
一次调解与一个企业的重生
原本因陷入三角债而“走投无路”的设计师陈某林最终在肇庆市“金调委”的协助下,成功解决金融消费纠纷,带领着20多人的小公司继续发展壮大。
事情要从今年4月初说 起,56岁的陈某林跨进6平方米的金融纠纷调解室时,一块石磨般的重负压在他的心头,“两年还本,我没做到。”为此,他被诉至法院。
陈某林从事装修设计已经快30年了。2018年年底,一笔被拖延到账的工程款导致陈某林向广东高要农村商业银行借的60万元贷款无法如期归还本金。他已做好变卖抵押物的心理准备,“最怕影响信用,生意还想做下去。”
那天,陈某林接到了肇庆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廖海英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调解。陈某林“死马当作活马医,决定试一下。”
两个星期后,在这间墙壁上写有“自愿、平等、互谅、互让”的调解室里,陈某林和银行达成调解协议:先还25万元,剩余本金延期一年归还。“这个平台太好了,大家有得谈。”陈某林非常满意。
据了解,若走司法程序,从立案到结案一般需要3-5个月。同时,陈某林也可能要承担3至4万元的诉讼费和律师费。而在资产保全、处置期间,银行也要为处置抵押物支出费用。调解为双方省却了这些额外负担。
据肇庆中院立案庭长邱杏花介绍:近年来肇庆市民商事案件中涉金融纠纷案件量持续上升,“法院+金融”的调解模式对缓解办案压力有一定作用。法院与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联合设立相关工作机制,涉及金融机构的民事纠纷案件可以启动诉调对接,法院会全程跟进案件的调解工作,并给予相关的业务指导,若调解成功,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一次调解与一个企业的成功转型
先还银行,还是先结工资?在肇庆高要经营红木家具的范景明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他的货款已经被拖了半年多,而从银行借的抵押贷款已经连续几个月还不上了。
几年前,“那时生意好做,价值十几万元的桌椅做出来就能卖掉。”于是,他向好几个银行融资用以扩大生产,光是从邮储银行就借了25万元贷款。
但没过多久,范景明就发现货物回款周期越拖越长,库存越来越多。有一笔30万元的工程款竟然拖了两年才结清。而维持家具厂正常运转,他每个月需要10万元左右的流动资金。
就在他东借西挪疲于应付之际,法院的传票到了。因连续三个月还不上邮储银行的贷款,范 景明被告上了法庭 。端州区法院根据相关政策委托肇庆市金调委调解此案。
4天之后,范景明和银行达成调解协议,卖掉房子还清了所有借款。他也不再盲目做贵重家具、追求大产量了。“我现在主要做订单,用性价比高的红木,做工薪阶层也能买得起的订制家具。”
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行长万剑韬表示,高效低廉调解金融纠纷,不但有利于金融稳定,也能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接下来,肇庆的山区县也要建立金调委,还将引导银行对纠纷优先选择调解,提高解决时效。
一次调解与一次多元化解跨越
据了解,目前,我国金融纠纷解决组织设立散乱,缺乏裁断权,专业化人才短缺。金融消费纠纷的累积、发酵可能引发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自2017年开始,广州、东莞、肇庆等市的人行中心支行与当地法院建立金融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经司法局核准备案,相继成立了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金调委。
邱杏花说,金调委采取“调解加司法确认”的方式,使纠纷案件得以快速、有效解决。充分发挥行业调解组织的力量,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把案件化解在法院外,是深化司法改革的一项有力举措。
“下一步,肇庆法院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不单是和金调委,还有我们成立的婚调委、消调委等等,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搭建出具符合肇庆地区实际的‘法院+’多元化解决纠纷工作格局。”肇庆法院副院长陈国鑫说。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