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记者蹲点手记:走近核反应堆……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记者蹲点手记:走近核反应堆……

新华社记者 高敬、安娜

在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媒体记者参观中国实验快堆(4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这里仿佛被时光遗忘了——高大的白杨树间,方正的两三层红砖楼房随处可见。人们说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个拍老电影的好地方。

刚开始采访,重水反应堆、游泳池式轻水反应堆、原型微堆、中国实验快堆、串列加速器、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一大堆抽象的核科技名词“扑面而来”,让记者应接不暇。

会不会有辐射危险?每次走近反应堆,这个问题总是顽固地第一个跳出来。

在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媒体记者参观微型中子源反应堆(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距离反应堆最近的一次是参观中国先进研究堆的反应堆厂房。这天正好赶上停堆,我们穿上白大褂、鞋套,戴上帽子和护目镜,走到反应堆边的平台上,脚下就是反应堆堆芯,它安静地躺在一个深深的蓝色大水池底部。

同行的工作人员每个人上衣口袋里都有两个小仪器。一个用来实时监测辐射剂量,另一个则是用来记录工作人员年度累计辐射剂量。

在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媒体记者在参观完中国先进研究堆后,都要经过一个特别的安检门,通过检测确定没有受到辐射污染才能够离开(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在离开反应堆工作区时,每个人都要通过一个特别的安检门,检测确定没有受到辐射污染才能离开。“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出过问题。”他们说。

“对核工业来说,安全走到哪一步,科学才能走到哪一步。”原子能院辐射安全技术专家夏益华说,几十年来,我国在辐射防护领域积累了不少经验,核电站的安全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只有善于创新的国家和民族,才能行稳致远。

实践一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徐銤院士数十年专心研究、推动快堆发展。如今,中国实验快堆已经实现并网发电。作为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主力堆型,快堆不仅可以将铀资源利用率从1%左右提高到60%至70%,还可使乏燃料的放射性毒性影响和废物量降低数个量级,促进核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与世界上已建的快堆相比,它是最安全的一座快堆。此外,我国600MW示范快堆的建设正在推进中……

 

在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在一个二层小楼里,我国自主研发的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已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不久的将来,它将应用于质子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蹲点采访几日后,那一大串堆和器的科技名词也在记者头脑中日益清晰起来。这里不仅没有被时间遗忘,反而一直在奋力追赶时间,用最前沿、最尖端的科技跑出我国核工业的硬实力。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