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德庆武垄镇双象村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 村民主动无偿让地 村中建设事半功倍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到德庆县武垄镇双象村走访发现,该村新农村建设已基本完成。与推进新农村建设之前的“灰头土脸”相比,村子可谓变了个样。该村党支部书记陈辉灵缓步走在笔直的主村道上,满怀感慨:“现在村里能有这么好的环境,村民们功不可没啊!”

近日,记者到德庆县武垄镇双象村走访发现,该村新农村建设已基本完成。与推进新农村建设之前的“灰头土脸”相比,村子可谓变了个样。该村党支部书记陈辉灵缓步走在笔直的主村道上,满怀感慨:“现在村里能有这么好的环境,村民们功不可没啊!”

双象村是德庆县16个省定贫困村之一,也是我市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样板村之一。2017年7月起,该村全面推进村中“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危旧弃房等被逐一清除。2018年1月起,双象村着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双象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小公园、公共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休闲公园、灯光球场等文化娱乐场所也陆续建成。对此,许多曾到双象村参观学习的人疑惑不解:“村中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与别的村庄相差无几,为何效果却大不相同?”

面对疑问,陈辉灵笑着给出了答案:“绝大部分村民自愿无偿让出自家田地用于修路建设,建设资金几乎没有用于征地赔偿的。”如此一来,双象村的新农村建设自然事半功倍。跟随陈辉灵的脚步漫步在双象村中,记者了解到,推进新农村建设之前,村中的主干道仅有约3米宽,较为狭窄,而主干道旁边则是村民的田地。“想要拓宽主干道就需要征用村民的田地,我们也曾担心过征地的问题。”陈辉灵告诉记者,当时他与村中的党员干部都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想着肯定要费一番口舌才能说服村民同意征地。没想到,当他们告知村民征用田地是为了拓宽村中道路、推进新农村建设后,大部分村民竟是十分干脆便点了头:“我同意!”“我愿意无偿让出自家田地给村里搞建设!”“村中环境改善,受益的也是我们啊!”几乎没耗费太多时间,双象村的绝大部分村民就都自愿无偿让出了自家的田地,这样的结果让双象村的一众干部喜不自胜。如今,双象村300米的主干道拓宽至7米,修起了被绿树环绕、将近一公里长的环村步道,3个新建的露天停车场也落成了,这些基础设施用地,此前都是村民们的田地。

在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下,双象村的新农村建设得以快速推进。饮水工程完工了,村民们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农村改厕工程完成了,建起了干净的标准化公共厕所,74户农户完成了卫生改厕入户;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村内铺设了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网、主干道和环村道实现绿化、美化、亮化。从前入夜后静悄悄的双象村,如今也变得热闹无比。陈辉灵说:“现在有村民自发组建了广场舞队,每天晚上都组织大家到村中的广场跳舞呢!”

西江日报记者 苏燕君 特约记者 张水木 通讯员 李均阳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