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小学存在诸多差异,包括校园环境、师生关系、行为规范以及学习方式等,其中学习生活与方式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那么,家长如何协助小孩适应小学的学习呢?事实上,家长掌握好引导技巧,新生“入门”将事半功倍。
值得一提的是,培育小孩专心倾听至关重要,因为专心倾听能让小孩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而积极思考,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
西江日报记者 唐锦洪 吴问胜
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
幼儿园与小学的课程内容不尽相同,而且相对于幼儿园的学习为寓教于乐,小学的课程则严谨多了,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一年级新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
老师建议,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或经验来自学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动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或经验来理解新知识。家长则配合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打上“?”,并提醒学生在上课时,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知识。
通过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听课效率自然事倍功半。由于预习要在家里进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家长们要主动参与,进行配合与监督,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可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了习惯,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在课前进行预习了。
学好拼音是一年级语文的通行证
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张通行证就是汉语拼音。学习大纲里要求孩子们做到正确拼读音节,不要求会默写,但不等于学习拼音就可以放松,因为,拼音是孩子今后识字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拼音学不好,孩子今后学语文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
如何学好拼音?除了要学好声母韵母外,还要培养孩子的拼读能力。老师建议,可以为孩子准备声母韵母卡片,做拼读练习。久而久之,拼读就会成为一种能力,可以说这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换言之,家长平时要与孩子多交谈,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还可以培养孩子说话的能力。作为家长应注意提高交谈的质量,通过经常性的交谈,在帮助孩子形成对事物正确看法的同时,使他们的“说话”逐步做到条理清楚、意思明白、内容丰富。当然,学好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的真谛根植于日常中的积累。比如在超市、在公交车上、在景点……家长只要看到字都可以与孩子互动,尝试教他们多认识字,这样总有一天孩子的词汇量将达到一个惊人的数量。
在生活中将数学运用起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生活即教育”,因此即便是形而上的数学也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不妨从生活入手。作为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孩子观察和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和运用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比如,上街买东西时,让孩子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商品的价格,简单地算账,从而提升孩子的数学认知与运算能力。
老师介绍,一年级学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二年级学乘法口诀,这些都是以后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建议家长要做有心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口算的练习方法可以多样化,可以将这些口算做成口算卡,让孩子看着算式独立练习,也可以玩扑克牌算加法,也可以利用在家做家务等时间和孩子一起对口令。
总之要在生活中将数学运用起来,让孩子在玩耍中掌握学习技巧,从而学好数学进而爱上学习。
记者手记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大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因此,家长切勿以为小孩入读小学之后,幼小衔接就结束,尤其在小孩读大班的时候,人际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主动性等基础能力培养不到位,很容易会影响小学一年级的学业,此时除了继续培养与锻炼上述能力之外,掌握相应的引导技巧也是至关重要。
另外,在过渡期小孩的心理与情绪状态也需要家长及时关注,尤其小孩到达陌生环境后会产生一种发自本能的抵触反应。对于小学新生而言,新的校园环境是他们未来要生活六年的地方,之前所熟悉的校园环境和结识新的朋友慢慢消失,以及相对于幼儿园宽松的学习环境,小学的学业虽然谈不上繁重但也有所提升,于是,在心理上往往会背负更大的负担与不适应,严重的话还会产生“新生综合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