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广宁县南街镇新农村建设喜人 “破房烂地”变文娱乐园 桃李芬芳旺乡村经济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华灯初上,夜色渐浓,忙完一天农活的广宁县南街镇荷木村村民,在晚饭过后纷纷走出家门,三两成群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数十名穿着色彩鲜艳服装的村民,在广场排好整齐的队列,在充满节奏动感的音乐伴奏下,欢快地跳起了广场舞;广场上还有俏皮孩子们,他们正在你追我赶,闹着玩着各种小游戏

华灯初上,夜色渐浓,忙完一天农活的广宁县南街镇荷木村村民,在晚饭过后纷纷走出家门,三两成群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数十名穿着色彩鲜艳服装的村民,在广场排好整齐的队列,在充满节奏动感的音乐伴奏下,欢快地跳起了广场舞;广场上还有俏皮孩子们,他们正在你追我赶,闹着玩着各种小游戏……文化广场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广场上每天上演的小聚会,成了荷木村民一天中最轻松、惬意的事情。

文化小广场搭建百姓大舞台。如今,荷木村的文化广场真正成了村里的文化中心和文化乐园,小小广场为村民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优质场地,广场舞、篮球赛等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在文化广场轮番上演,同时成为了村民化解矛盾、传递社会正能量的载体和平台,进一步拉近村民间沟通联系的距离。

村民廖阿姨自文化广场建起以来就自发组织老年文艺队,带领村里的舞蹈爱好者跳舞,并请来舞蹈教练进行辅导。她告诉记者,自从文化广场新建以来,她每晚都过来跳舞、散步,还可以结交很多朋友。

“文化广场是大家休闲、健身、娱乐的文化之家和活动乐园。”今年70岁的村民廖伯在广场旁的古树底下开小卖部已有几十年,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他见证了荷木村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也看到村文化广场从无到有的“华丽诞生”。他表示,过去小广场的位置都是一些破旧的屋子,还有几间猪舍,开展“三清三拆”等工作后,曾经的破房烂地摇身一变成了整洁宽敞的文化广场,造福着村民们的精神生活。“现在我们村特别干净整洁,处处是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在这里安居乐业,村民们都特别幸福。”廖伯说道。

不仅荷木村。自广宁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南街镇京溪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嫁来京溪村20多年的陈大姐告诉记者,推进新农村建设后,村庄越来越整洁、村道基本实现硬底化,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依托村里丰富的桃花、梨花资源,这几年到村里游玩的人多了,村民自家种养的蔬菜、蜂蜜、桃花、甘蔗等,大受游客欢迎,有力带动村经济发展。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每天前去京溪村的游客约为600人,至目前止,累计接待游客过6000人。“乡村振兴正当时!新农村建设为我们京溪村带来喜人变化,相信未来农村日子肯定更红火,农民会越来越幸福。”陈大姐高兴地说。

西江日报记者 谢江涛 特约记者 凌杰 通讯员 冯铁成 陈中栋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