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汇活力 绘精彩——肇庆市总工会构建职工文体活动新格局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莫丽华

职工体育是增强职工体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名单,肇庆市总工会名列其中,肇庆职工体育发展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记者了解到,2024年来,肇庆市总工会着力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职工与地方发展实现“双赢”。以打造“肇庆职工文体汇”品牌为抓手,肇庆着力建立“市总示范+区域特色+全员参与”的职工文体活动体系,积极探索“工会+文体+旅游+助农”的新模式,构建起体系完善、参与广泛、富有活力的职工文体活动新格局。系列活动不仅有效激发广大职工的健身热情,更在服务职工、凝聚人心、带动文旅消费、展示城市形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筑牢政策根基

保障职工体育发展

职工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坚实的政策支持和硬件保障。为此,市总工会从顶层设计入手,为“肇庆职工文体汇”的开展奠定基础。市总工会制定并实施经费补助暂行办法,在省级补助基础上,对符合县级新建工人文化宫标准的项目提供300万元额外资金支持,旨在打造集思想引领、文体活动、教育培训、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工服务阵地。同时,市总工会系统规划年度活动,每年制定详尽的“肇庆职工文体汇”工作方案,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统筹全市各级工会资源,每月选定一个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项目,举行活动。

近年来,从新春送福、元宵灯谜到“三八”女职工徒步、“五一”职工篮球赛,再到美文朗诵、歌唱大赛、广场舞、健步走、象棋赛等,“肇庆职工文体汇”系列活动覆盖不同兴趣、不同年龄的职工群体,并形成“一县一特色”的精彩布局。如肇庆高新区每年开展职工运动会,德庆县每年举办机关单位篮球赛,端州区总工会机关工会运动会则融综合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干部职工在欢乐中增进感情。

打造品牌赛事

激发职工参与热情

近年来,肇庆积极承办高规格赛事,同时深耕本地活动,激发职工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去年6月,肇庆承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职工龙舟邀请赛,吸引来自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12个城市的54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邀请赛配套的龙舟非遗活动吸引3万名市民游客参与,网络关注度超547万,有效促进湾区职工交流,提升了肇庆城市知名度。去年10月,广东省第五届职工飞镖邀请赛在肇庆开赛。为期3天的精彩赛事,吸引全省各地职工飞镖爱好者同台竞技。

今年,肇庆承办广东省职工羽毛球团体赛,吸引37支队伍、422名运动员参赛。赛事组织严谨、服务周到,获得广泛好评。肇庆市总工会在比赛中也取得了地市组第七名的成绩。

承办赛事之余,肇庆积极开展本地特色活动,体现职工体育的普惠性与精准性。如鼎湖区总工会联合桂城街道举办的趣味运动会,设置了合力建塔、手脚并用等四个项目,既考验团队合作,又展示个人风采,赛场高潮不断,职工热情高涨。肇庆高新区于11月11日开展职工运动会,设置气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台球、游泳和趣味运动等8个比赛项目,吸引1300余名职工参加,充分展现了全民健身的活力。

随着运动项目的更新,肇庆市工会系统也及时跟进,在职工中推广体育新项目内容。今年,肇庆开展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职工匹克球肇庆选拔赛、全市税务系统气排球比赛等赛事,让广大职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凝聚力,展现团结奋进的风貌。

创新服务模式

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肇庆市总工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媒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职工体育事业的广度和深度,并着眼长远发展。

市总工会充分发挥“粤工惠”平台的基础性作用,将平台作为职工入会、活动报名、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今年,市总工会通过平台新建工会组织200多家,新增实名制会员超1万人。各类文体活动的线上报名、互动交流多通过“粤工惠”进行,实现了“一键参与”。

同时,市总工会精心运营“肇庆工会”微信公众号,设置“职工文体汇”等专栏,以鲜明标题、精练内容、可视化形式及时报道活动动态,制作有温度、有品质的宣传产品,有效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

“职工文体汇”不仅是职工切磋技艺、增进友谊的平台,也是工会组织服务肇庆文旅发展、展示城市形象、激发城市活力的舞台。去年,在承办粤港澳大湾区职工龙舟邀请赛的同时,市总工会在七星岩牌坊广场举办端午节非遗活动,宣传地方文化、讲好肇庆故事。今年,在广东省职工羽毛球团体赛现场,市总工会积极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带动农文旅消费,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