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工程加速 治理升级 节水增效——从微观样本看“十四五”肇庆水利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记者 林琳

西江畔,封开县江川镇界首村,四座年久失修的涵闸赶在汛期前完成主体修复,化身守护村庄的“安全卫士”。看着修葺一新的涵闸,村民陈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去年汛期我们还提心吊胆,现在踏实多了。”

在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封开)绿色粮仓建设项目支持下,界首村四座涵闸的修复工作被纳入江川镇水利设施修复工程全面推进。该工程计划修复六条涵洞,目前已完成70%。工程在今年汛期前成功完成闸门主体设备修复,为沿岸村庄筑牢安全屏障。这是肇庆“十四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肇庆大力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河湖治理和碧道建设,着力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程建设加速

筑牢防洪安全网

“十四五”期间,肇庆水利建设明显提速,江川镇水利设施修复工程便是其中生动写照。

不止涵闸修复,肇庆全市水利工程都在争分夺秒推进。在端州区,跃龙电排站(旧站)完成重建,跃龙电排站整体治涝能力从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可实现24小时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一天排干的标准,显著提升了排涝能力。北岭排洪渠应急抢险工程也在全速推进,工人们操作着挖掘机,正在进行渠底加固。

四会市的三大水利项目同样按下“加速键”。清莲渠综合整治、岗美工业园堤路结合、贞山街道排涝能力提升三大工程齐头并进。在全长4.4公里的清莲渠改造段,2.5公里暗渠将改造成箱涵明渠,1.9公里暗渠也将同步升级。四会市正以“防洪+交通+景观”的多维治理模式,重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广宁县的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也正快速推进。总投资超6000万元的标杆项目,在坑口镇大汕水、宾亨镇石涧横迳水等施工现场有序推进,挖掘机轰鸣作业疏浚河道,工人们浇筑混凝土加固堤岸。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沿线村镇防洪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河湖治理开新篇

绘就生态新画卷

如今,肇庆的河湖治理正从单一的防洪功能,向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功能转变。

在怀集县,沉睡十年的珠岗村合心水电站于今年5月重焕生机。这座因股权纠纷停产闲置的水电站,在镇政府与村集体携手推动下,打破僵局、重启运转。

如今,随着水轮机再度轰鸣,这座配备两台500千瓦水轮发电机、年均发电量达402万千瓦时的水电站,预计每年可为珠岗村集体增收75万元经营性收入。它不仅是清洁能源的“绿色引擎”,更是村强民富的“金色钥匙”。

河长制的全面推行,为肇庆河湖配上专属“守护者”。市级河湖长带头履职,强力推进防汛保障、水污染整治等工作,引领基层河长履职尽责。广宁县南街河、封开县谷圩河等昔日污染河涌,如今水质显著改善,河水清澈畅流。

碧道建设更是肇庆河湖治理的一大亮点。2021年以来,肇庆圆满完成省河长办下达的207.5公里碧道建设任务。贺江碧道画廊、四会古邑碧道画廊等生态廊道成为城市新名片,其中贺江碧道画廊更是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生态治理与文旅发展的双赢共进。

农村饮水安全攻坚

夯实乡村振兴水基础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民生之本。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广宁县北片供水厂工程的建设者们依然奋战在一线。这个关乎广宁北部七镇16.23万人饮水安全的工程,建成后将重塑当地供水格局。

目前,设计日供水规模达2.2万吨的厂区与取水口建设正紧锣密鼓地推进。配水管网新增铺设里程不断延伸,总进度已突破78%。

厂区64个节点中,19个已顺利完工,18个正全速建设。潭布片区的工人正加紧焊接管网,汗水湿透了工装。

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提升,是肇庆“十四五”水利发展的重要环节。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正是肇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节水理念深入人心

节水,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行动。

在肇庆高新区,粤海水务旗下的将军山水厂和古塘水厂,在2024年9月成功获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肇庆市首家“零碳水厂”,在水业绿色低碳转型路上迈出崭新一步。

企业节水行动也在同步推进。广东大唐国际肇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大力推动节水减排,成功创建节水型企业,工业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8.2%。全厂废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后,又增设回用处理系统,实现废污水资源化再利用,大幅削减新鲜水用量。

节水宣传则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肇庆市水利局联合社区开展水安全宣传活动。志愿者向居民发放宣传手册,普及节水妙招,激发社区居民节水护水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从沉睡十年重焕生机的水电站,到光伏板下流淌的“零碳用水”,肇庆的水利发展正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寻找最佳路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西江两岸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