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福钿 实习生 黄海伦
近日,肇庆市端州城区2025年公租房第三批抽签家庭陆续搬进新家,一个个保障对象,通过政策支持住进了“心水房”。这背后,是肇庆市在住房保障领域持续发力的成果。

肇庆公租房住户在收拾房子。 记者 戴福钿 摄
从扩大保障范围到优化服务流程,从房源供给到规划未来目标,近年来,肇庆通过多维发力,不断织密住房保障网,让“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愿景,照进了更多市民家庭。
租户 从“将就住”到“舒心居”
“多亏了肇庆的住房好政策,我们一家五口终于不用再为住房发愁了。”近日,记者来到肇庆保障房小区惠福居,租户阿均看着窗明几净的新家,语气里满是感激。
阿均是一名自由设计师,妻子在私人企业工作,夫妻俩的月收入不足6000元。此前,他们租住在端州一套两居室的公租房,但随着三孩的出生,以及孩子们逐渐长大,该居住空间愈发局促。抱着改善居住环境的期待,阿均向住房保障部门提出了调房申请,历经资格审批、调房抽签等流程,近日,他们一家终于如愿搬进惠福居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
“终于能让孩子们有自己的小空间了。每每看着他们在各自房间活动,我心里就特别踏实。”谈及新家,阿均难掩喜悦。他说,如今,该住房不仅空间较此前宽敞、实用,而且还是电梯房,解决了家人的爬楼难题。
同样感受到政策温暖的,还有退休老人林伯。林伯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妻子没有工作,是我市住房保障对象之一。此前,他们居住在单间户型的公租房,“以前的房子没有房间,我和老伴住在厅里,家里连放杂物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私密空间了。”今年,林伯在提交调房申请后,成功通过抽签,调整到惠福居一房一厅的电梯房。
“这个小区环境很好,有健身器材、乒乓球桌、休闲亭子等设施。现在我们每天都下楼散步,日子过得更舒心了。”林伯感慨,如今他们不仅“住得下”,更“住得好”。
上述案例,是肇庆市住房保障政策惠及民生的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像阿均、林伯这样的住房困难家庭,通过住房保障政策支持,实现了居住条件的改善。
举措 多维发力织密住房保障网
记者从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近年来,为切实解决住房困难群体需求,我市从群体覆盖、标准调整、服务优化、动态监管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机制,让政策红利精准触达每一位有需要的市民群众。
“此前,我市的住房保障对象仅面向城镇户籍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为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群众,‘十四五’期间,我市不断打破原有保障范畴,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构建起覆盖更广泛的住房保障体系。”肇庆市住房保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孔娇介绍,目前,我市住房保障群体进一步多元化,除了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还包括退役军人和军烈属、环卫工人、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异地务工人员等群体。
在持续加大公租房筹集建设力度的基础上,我市各地结合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动态调整优化准入标准。以端州城区2025年准入标准为例,端州户籍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少于15平方米、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低于2912元的,可申请住房保障。此外,新就业无房职工不受户籍和收入限制。
不仅如此,端州城区的公租房租赁补贴标准,也从每人每月每平方米6元上调至10元,进一步减轻了保障对象在市场承租住房的租金负担。据悉,目前,端州城区公租房按照步梯、电梯以及楼层不同,标准租金单价为3.7至5.54元,廉租租金单价为1至1.35元。
孔娇告诉记者,为加快公租房的轮转效率,我市在广泛宣传基础上,结合房源情况,每季度组织一次公开抽签分配房源。同时,开通线上常态化受理住房保障申请,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相应业务。
“我市还建立了‘每年一审核、不定期核查’的全周期管理机制。”孔娇说,通过信息共享、入户调查、群众举报等方式,我市不定期对保障对象的户籍、住房、收入、资产等情况进行复核,以确保房源资源精准流向真正有需求的群体。
成效 全市已统筹近1.7万套公租房
经过不懈推进,如今,肇庆市公租房保障体系已形成规模化、常态化格局,为群众“安居”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截至目前,肇庆已累计建成公租房项目253个、房源16932套,发放租赁补贴2379户(次),帮助一个个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难题;新增筹集保障性租赁租房7012套,为我市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阶段性住房提供保障。
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透露,“十五五”期间,肇庆计划新增公共租赁住房保障2000户、租赁补贴保障1670户。同时,切实提高公租房房源运转效率,以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在合理轮候期内实现“安居梦”,持续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迈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