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志锋 通讯员 沈文利
“我们急需开展安全器材与特殊作业管理培训,没想到下单后,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近日,广东晶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提交帮扶需求后,迅速得到响应。
连日来,肇庆高新区76名注册安全工程师(以下简称“注安师”)格外忙碌,频繁为企业提供上门普法培训、指导安全管理、排查隐患漏洞、协助应急演练等服务。这是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推出的点单帮扶机制,以园区工业企业为服务对象,以登记在册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为专家队伍,通过精准匹配,对接企业需求,用专业指导为园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帮扶服务。
精准服务
“企业点单,专家上岗”的点单帮扶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流程清晰、高效务实。园区工业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向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下单,提出涵盖普法宣传、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指导等类别的帮扶需求。
下单成功后,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将点单申请发送至注安师专家库,由注安师结合自身专业领域与工作安排,自主向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提出接单申请。
经应急管理部门对注安师资质、专业匹配度等信息核实无误后,注安师将主动联系企业,约定时间开展上门帮扶指导,确保服务精准落地,保障企业需求有求必应、应必专业。
此前,广东其邦家居有限公司希望开展应急演练,便点单寻求帮扶。经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核实和匹配后,肇庆华欣特化工涂料有限公司注安师谢平接单上门服务,协助企业开展成品仓库突发火情应急演练,现场指导企业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多部门协同操作,涵盖事故报警、初期处置、全员疏散、医疗救护、消防联动等关键环节。此次演练显著提升员工“第一时间反应、处置、疏散逃生”的应急能力,赢得企业的点赞。
盘活资源
早在去年,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便转变监管理念,打破“执法+处罚”的传统模式,创新打造“注安师朋友圈”、组建安全生产志愿服务队、开展注安师和企业结对帮扶等举措,通过“监管+服务”激活本土安全专业力量,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充分挖掘区内36家企业的76名注安师资源,依托其熟悉法律法规、政策及企业自身实际的优势,着力打造“注安师朋友圈”,巧借注安师之力,为企业纾解安全生产难题,实现园区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为了鼓励注安师为企业安全管理和部门安全监管分享经验、出谋划策,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定期组织召开注安师座谈会、开设“注安师大课堂”,联合宣传部门推出“安全我来讲”短视频专栏。截至目前,短视频已制作16期,点赞转发超5000次,成为企业安全培训的活教材。
在此基础上,今年3月,肇庆高新区出台《肇庆高新区安全生产志愿服务队工作制度(试行)》,探索开展注安师志愿服务和企业结对帮扶模式,推动21名注安师与105家小微企业挂钩帮扶,截至10月20日已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管理建议、排查安全隐患共312项,开展专题培训4场。
“我们开展点单帮扶服务的目的是就地取‘才’,充分发挥注安师的专业特长,培养一批安全技术指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和企业意见传递员,用他们的专业经验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让企业安心、平稳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肇庆高新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三方共赢
肇庆高新区通过注安师挂钩帮扶这一创新举措,推动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的安全生产共治新格局,实现三方共赢。
企业在注安师的专业指导下,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更有章法。
注安师在与企业的互动之中,深化对政策、法规的理解,拓宽职业视野,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实践能力和园区归属感。
安全监管部门通过这一创新举措,缓解了监管人力不足、人员专业受限的情况,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帮扶的覆盖力度,实现政企间安全生产的人才资源共享、管理互联互促、环境共治共建。
点单帮扶机制打破了传统安全帮扶的被动模式,促进专业资源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既为企业解决了安全生产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又充分发挥了注安师专家团队的专业优势。注安师在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同时,更为园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