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丽娟
清晨的肇庆星湖湿地,鸟鸣清脆悦耳。星湖鹤园不仅是丹顶鹤的家园,更是候鸟迁徙的天堂。野化驯飞后的丹顶鹤与候鸟一同翱翔天际,在100多米高空形成整齐编队,时而盘旋时而滑翔,清脆鹤鸣萦绕空中。这标志着华南地区最大丹顶鹤迁地保护种群,已从“南方驯化”成功迈向“野化重飞”新阶段,是肇庆星湖园林建设管理所野化驯化工作的显著成果。

丹顶鹤正准备展翅高飞。记者 杨丽娟 摄
从“水土不服”到“野性回归”
星湖鹤园的70多只丹顶鹤,承载着近20年“北鸟南养”的艰辛探索。2003年,30只来自东北的丹顶鹤首次落户岭南,便遭遇严峻生存挑战。深耕鹤园16年的鹤园管理部副部长冼永杰回忆,北方冰原的丹顶鹤难以适应华南高温高湿气候,初到肇庆时集体“中暑”,不吃不喝还频繁诱发肠胃疾病。
在最初的驯化阶段,工作人员化身“保健师”为鹤群保驾护航。他们为鹤群定制“凉茶”,调整日粮配方,每只鹤每日补充1斤鲜活鱼苗;打造仿自然生态的湿地环境,引入每日循环更替的水源,培育水草、小鱼等丹顶鹤喜食生物;针对夏季高温,建立喷淋系统、改造笼舍、增加树荫和浴池,帮助鹤群学会避暑与休憩。经过两年摸索,丹顶鹤终于适应南方环境,但圈养带来的新问题也逐渐显现。
“部分鹤类飞翔能力退化,野外生存能力下降,繁殖活力下降。”冼永杰告诉记者,和野外环境相比,人工饲养条件下的丹顶鹤,生活环境过于单一、活动空间有限,可能导致丹顶鹤发生机械、呆板的重复刻板行为。
为解决这些问题,鹤园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模拟野外自然环境,丰富丹顶鹤的生活。与此同时,星湖鹤园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展丹顶鹤仿生环境营造和规模驯化放飞工作,培养人工繁殖丹顶鹤的户外生存能力。
“成鸟带飞+人工引导”助飞翔
自然界的丹顶鹤每年四五月产蛋孵化,秋冬季节因北方寒冷、食物匮乏南飞,南飞前亲鸟会教授幼鸟飞行技巧。但人工孵化的丹顶鹤缺乏自然飞行环境,需要更长时间学习飞行。
“人工驯飞一方面教授飞行技巧,让丹顶鹤身体更强健,另一方面增加观赏性,群体飞行比散乱或单只飞行的观赏效果更佳。”冼永杰介绍,通过定期训飞,鹤群得以保持“助跑起飞”“V字形编队”等自然行为,有效避免了圈养导致的行为退化。
星湖鹤园依托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与宽阔湖面,设计了融合行为学原理的丹顶鹤训飞技术方案,通过哨声条件反射建立归巢机制,利用食物奖励强化飞行耐力训练,模拟自然迁徙路线维持鹤群空间记忆能力。创新采用“成鸟带飞+人工引导”模式,让小鹤与大鹤一同饲养、学习交流,以成鸟带动幼鸟成长。待小鹤一岁龄、体力和羽毛成熟后,便启动野化驯飞。驯飞时,先让小鹤学会短距离滑翔,再循序渐进训练起飞和降落技巧。
“起初,小鹤只能飞行五六米高,绕半圈就飞回降落点,经过持续驯飞,如今已能绕鹤园小岛飞行数圈,高度也提升至100多米。”看着天空中自由翱翔的丹顶鹤,冼永杰脸上扬起了自豪的微笑。更令人欣喜的是,野化训练激活了鹤群的自然本能,它们开始自主在湿地觅食鱼虾,警惕性明显提高,遇惊扰能迅速集群起飞避险,体质也愈发强健,患病频次大幅减少。
科研与生态价值凸显
“快看!它们飞回来了!”在星湖湿地观景台,游客们常常举着相机记录鹤群归巢的瞬间。野化驯飞不仅提升了丹顶鹤的生存能力,更打造了生动的生态科普课堂。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前来观赏丹顶鹤飞翔,近距离感受“湿地之神”的灵动之美。
管理所所长黄浩表示,野化驯飞让游客看到的不是笼中鹤,而是接近自然状态的丹顶鹤,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提升了公众保护意识。依托鹤园建立的科普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生态研学活动,让青少年了解迁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识。曾多次出现丹顶鹤走失后,群众及时致电鹤园协助接回的情况,彰显了科普工作的成效。
星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突破传统科普“静态展示+讲解”模式,将丹顶鹤科普化放飞训练与展演纳入从行为观察到科学探究的教育链条。设计多层次互动体验,既比欧洲动物园的“纯观赏式”展示更具教育深度,也比国内部分基地的“单向灌输”更易激发公众参与热情。目前,星湖湿地丹顶鹤能实现20多只编队飞行,成为旅游亮点,显著提高了星湖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繁殖与驯化放飞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丹顶鹤人工种群建立、野外驯化放飞技术体系,为华南地区丹顶鹤种群的建立、繁殖、扩大与稳定,以及天然飞翔特性的保持提供了科技支撑,开创了华南地区丹顶鹤规模化放飞训练展示的先例。其研发的保育技术荣获2022年度“岭南动植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技术被评为国内领先并完成成果登记,获得科学界广泛认同,形成“科研反哺科普”的良性循环。
如今,鹤园里的70多只丹顶鹤绝大多数是人工繁育而来,这些从东北远道而来的“客人”,早已在岭南大地扎根繁衍。从驯化适应到野化重生,星湖鹤园的丹顶鹤不仅见证了“北鸟南养”的生态奇迹,更为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华南样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