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让“乡村CEO”点亮田野新希望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据《西江日报》报道,清晨6点多的西江雾气氤氲,陈永豪骑着电动车匆匆赶到渡口。这位穿着白衬衫、背着图纸包的年轻人,看起来与周围赶早市的村民并无二致。但鲜有人知,这个每天往返一江两岸禄步圩镇与镇南村的搭渡人,曾是深圳某知名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师,如今是高要区禄步镇“喜园”民宿的创始人,被镇政府授予“乡村美学工坊CEO”的新身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呈现出更大潜力和更多机会,“乡村CEO”“民宿管家”“电商达人”等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从乡村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CEO”就像是乡村发展的“领航员”,他们凭借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将分散的乡村产业发展资源整合起来,推动产业融合,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力量。高要青年陈永豪返乡创业,以专业素养赋能乡村振兴,将废弃戏院改造为文化新地标,并雇佣本地村民参与建设运营,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融入农旅融合项目,推动露营、骑行等多元业态发展,为众多返乡创业青年树立了榜样,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以“乡村CEO”为代表的专业人才涌入乡村,以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管理运营乡村资源,培育适销对路的特色产业,有效延展了乡村发展的触角和视野,打开了一扇扇连接更广阔市场的大门。以往在乡村“沉睡”的资源,也因为这种带动力量而被激活。可以说,他们既是乡村产业的“操盘手”,也是城乡要素流动的桥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乡村CEO”专业能力优势,挖掘乡村独特的资源禀赋,将乡村的绿水青山、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包装,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让乡村的特色资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从而为乡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乡村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品类繁多,部分“乡村CEO”与乡村实际融合的初期不一定一帆风顺,且目前“乡村CEO”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广大乡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的“乡村CEO”成为当务之急。这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实践项目以及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乡村CEO”潜在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此外,要让“乡村CEO”真正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村民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使先进发展理念与乡村实际相契合,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发展。

“乡村CEO”是乡村发展的新动力,为广阔田野点亮了新希望。外部人才、资源和项目的不断引进,与乡村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乡村发展终究要以农民为主体,振兴乡村要靠生长于斯的父老乡亲。在引导“乡村CEO”发挥头雁作用,将乡村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才能汇聚众力为乡村发展带来新气象。

纸 鸢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