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高要区回龙镇成我市唯一上榜省文化旅游特色镇 输入文旅“密钥” 助力乡镇“入圈”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4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名单。其中,我市高要区回龙镇上榜,成为肇庆唯一入选乡镇。回龙镇上榜有何“秘诀”,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刘潜

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4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名单。其中,我市高要区回龙镇上榜,成为肇庆唯一入选乡镇。回龙镇上榜有何“秘诀”,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位于回龙镇辖区的国家AAA级景区绿地樾湖生态园。西江日报通讯员 张勇坤 摄

位于回龙镇辖区的国家AAA级景区绿地樾湖生态园。通讯员 张勇坤 摄

①小镇刮起“研学风”

观赏千亩茶花、参加军事体验……近日,位于高要区回龙镇的肇庆市棕榈生态园国防教育基地又迎来了一批小学生。他们在基地教练的讲解下了解国防知识,体验了1:1还原的军事装备。打枪、乘坐坦克等,学生们在玩中学、玩中悟,增强团队意识和爱国情操。

“今年9月启动研学项目以来,已接待超7000名学生,市场反响相当不错。”肇庆市棕榈谷生态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防教育基地主要面向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吸引端州、四会、鼎湖等地的学生参加。

该生态园还有园林植物生产研发基地,种植了1000多种共20万株丛林绿化观赏树,并开设了越野车竞速基地、卡丁车、水上乐园等项目,成为亲子游、家庭聚会、公司团建的好去处。今年已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12月10日,在猫爪谷景区,一场以“追寻岭南传统文化 邂逅自然劳动之美”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吸引高要区金渡镇第三中心小学200多名师生参与,自然文化科普、生命教育、制作非遗香囊等一系列关于自然和工业的研学课程,深受师生喜爱。今年以来,该景区接待研学游超5万余人次,主要来自广佛肇中心圈的学校。

回龙镇充分利用辖区丰富的景区景点、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和古建筑等资源,打造了3个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研学游成为当地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同时通过不断“上新”研学场景,升级、优化研学旅行线路和产品,打造了一个个“行走的课堂”,不断塑造地方特色文旅品牌,开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②深度开发“微度假”资源

“回龙镇重点培育品质高、特色强、服务优的‘两天一宿’‘三天两宿’乡村旅游产品,发展乡村自驾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擦亮‘粤美乡村’旅游品牌,打造高质量‘微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回龙镇以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为契机,持续丰富旅游文化业态,着力打造古村(镇)文化、侨乡文化等品牌、项目,以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立足不同的资源禀赋,各景区推出了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猫爪谷景区除了开设研学基地,还打造了以宠猫IP文化为主题,亲子教育、轻奢露营、特色民宿、时令花海等为特色的旅游项目,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风景的优美,吸引来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和团体。

“我们开发了团建游项目,推出1至2天的包含汤泉、烧烤、非洲鼓等游玩内容的旅游产品。”猫爪谷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民宿围绕业态创新、IP升级以及结合当下游客的度假需求,极大地满足宾客一站式度假需求。今年以来,景区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宋隆别苑民宿位于回龙镇绿地樾湖生态园,原属宋隆文化村。灰白相间的仿古建筑,青砖古瓦,镶嵌在绿地樾湖的山湖之间,尽享闹市之外的宁静与悠然。宋隆别苑民宿每套房间都拥有独立的小庭院,竹影疏疏,映衬在浓密的芒果树下,仿佛将自然搬进庭院。每套房间都有独立的星空泡池,透明的穹顶,置身浴池中,尽收漫天星光。

③打造体育赛事“福地”

回龙镇还积极引进系列赛事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作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古村落风貌保存完善,为举办系列赛事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一届“探秘回龙·越享高要”文化探索之旅——羿鹿跑青少年越野赛,在回龙镇绿地樾湖极限中国飞行营地举办。赛事设置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障碍点任务和游戏,并将回龙镇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家长和孩子在感受体育赛事魅力的同时,探索回龙镇的古今文化和自然美景。

回龙镇以组织举办各项赛事、文旅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旅游体验。回龙镇致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体育赛事活动,2023年以来成功举办了首届风筝文化节、首届茶花节、春日骑行、龙狮大赛、拔河比赛等系列文体活动。猫爪谷、梦幻奇趣园、黎槎(八卦)村等多个景区联合推出“一票通”,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游客前来参与、游玩。

此外,回龙镇还组织成立了文旅产业联盟,实现了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2023年,全镇接待游客约12.5万人次,同比增长4.5%,实现旅游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4.2%,初步形成文旅产业发展新业态。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