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一部小小的电梯,“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民生所盼,为许多生活在老旧小区的“悬空老人”解决了出行难题。享受到上下楼“接地气”的便利。但新问题也接踵而至:新电梯安装好了,谁来管理?如何管理?维保费用谁来收?安全如何保障?近日,记者针对旧小区加装新电梯后面临的问题展开调查。
管理责任不明晰,热心业主存隐忧
近日,端州区东湖居小区业主陈先生有了个新烦恼。热心公共事务的他牵头组织,依照有关规定和流程办理好手续,终于让自己所居住的楼栋加装上了电梯。两个月前,新电梯投入使用,陈先生一番辛劳有了成果。
东湖居小区加装的新电梯。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绮彤摄
不久,陈先生就皱起了眉头:“新电梯方便了住户出行,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对新电梯的建成连连称赞,但安全责任问题谁来承担?维修保养费用又该谁来收取和管理?”这些问题让陈先生犯了难:电梯是业主共同支持建设和使用的,他认为安全责任不应由他一人承担;新电梯有一年的质保期,一年后则需要定期向业主收取维保费,此外还有电费、清洁费等杂费。热心业主可以帮忙收取和管理费用,但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持续多久?
东湖居小区另一位业主许先生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所在的楼栋于2018年底加装了电梯,从最初挨家挨户征询业主意见、联系电梯加装公司和维保单位、电梯落成到投入使用后的管理,都是由许先生和其他几位热心业主一手操办。此外,该楼栋还有一笔维保备用金,是由加装电梯时多出费用和后来加入电梯使用的业主所上交的分摊费组成,每年他都会在电梯门厅张贴电梯相关费用的银行流水账单。
多年来,许先生操心着楼栋电梯相关的大小事务,电梯里的警报按铃与他家的电话相连,若有人按响警报,他会第一时间接电话,并联系维保单位进行处理。许先生笑言,自己俨然成为了楼栋“楼长”,其他楼栋业主在加装电梯遇到问题时都会来向他咨询。但与此同时,许先生也面临着相同的困扰:电梯安全责任在谁、维保备用金用完后以什么标准收取、如何取得新业主的支持理解等,这些疑问也在他心中盘桓许久。
据东湖居小区业委会主任陈燕琼介绍,目前小区内共有24栋楼,楼龄近20年,其中已加装的电梯共有10部,加装电梯主要由热心业主自发牵头推进建设和组织管理,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从旁协助和调解纠纷。
统一加装统一管理,“梯”升居民幸福感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东湖居小区的情况并非个例,肇庆市区内多个小区也有着相似的情况,此外未缴费居民蹭电梯等问题也时有发生。除了热心业主牵头协调加装电梯和后续管理事项外,部分小区开始探索“统一加装、统一管理”的新模式。位于端州区翠星路的星荷豪苑小区,就是最早一批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合力,进行统一加装和管理电梯的小区之一。
“装电梯容易,管理却难。”星荷豪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旭东坦言,“加装电梯之后,日常管理、设备设施联动、费用收取等有时候很难只靠业主个人来推动,需要业主、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面联合发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果。”
东湖居小区新装电梯搭乘须刷卡。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绮彤摄
自2018年开始,星荷豪苑小区内就陆续有业主提出加装电梯的需求。起初,小区内一楼栋业主自发牵头组织加装电梯,却由于意见不一等原因,导致加装进度缓慢,在管理问题方面也存在一定分歧。最终,由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出面调解,取得多数业主的理解与支持,工程才得以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后经商议,加装电梯事项从此纳入物业统一管理。
经过多年的摸索,如今,星荷豪苑小区在加装电梯和后续管理工作上已经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首先建立各楼栋微信交流群,通过电话沟通、开会等方式取得三分之二业主的同意,再由物业公司和业委会牵头加装电梯,物业公司垫资邀请设计公司进行实地勘察与设计,公示期结束后向业主筹集资金,开启施工建设等相关工作,最后电梯进入投入使用环节,物业公司担负起电梯的安全责任与管理责任,并通过提升物业管理费收费标准,以此覆盖和满足电梯日常维护等开销。
“小区内共有700多户业主,已建和在建的电梯有20多部,工程体量较大,涉及的业主较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近年来在加装电梯和管理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并聘请了熟悉电梯加装业务的专业人员参与管理,以保障加装电梯的筹组准备、公示、施工、后续管理等工作平稳运行。”何旭东表示。
规范加装电梯管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根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第八十五条,电梯使用单位是指实际行使电梯使用管理权的单位。属于共有产权的,共有人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专业公司等市场主体管理电梯,受委托方是使用单位。
据了解,近年来端州区对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所涉及的相关事项积极给予支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同时,进一步落实电梯使用环节安全主体责任,依规确定电梯使用管理人,着力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能,保障群众乘梯安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