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提了速度降了安全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电动自行车因其灵活便捷的特点,成为许多人的出行选择。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非法改装电动车,使其速度变快、功率增大。连日来,记者走访肇庆电动自行车市场、维修店等发现,电动自行车改装乱象多,解码提速、改装蓄电池、加装长鞍座等,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因其灵活便捷的特点,成为许多人的出行选择。

电动自行车因其灵活便捷的特点,成为许多人的出行选择。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摄

记者走访端州四路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当问及能否提速时,其中多家门店表示,可以在店内通过控制板解码提速,速度由“新国标”的限制25km/h,提高至50km/h—80km/h不等。同时,他们均表示,可增加电池或更换电池电压、增加续航里程。如,按“新国标”出厂的48V电池,时速最快可调至40km/h,如果加装60V电池,最快可达到60km/h,如果加装72V电池,速度可达到70km/h。

“解码提速和加装电池后,线路是否会过载,会不会造成线路过载发热,引发安全问题?”面对记者的提问,销售门店并未回应。其中,有表示不能改装的销售门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解码提速、加装电池,肯定会影响线路的正常使用,原厂设计只能承受规定的速度和电池容量匹配的电流,改装后线路势必造成超负荷,导致电动自行车的电路系统不稳定,增加起火和爆炸的风险,这也是电动自行车发生起火爆炸的重要原因。

记者多方调查发现,除了销售门店提供改装服务外,维修店也提供改装服务。记者在网购平台上搜索关键词“电动自行车改装配件”,显示上万条信息,包括电池、电机、长鞍座等套件,销量和用户评价活跃度颇高。据改装车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小年轻群体形成了改装车的“圈子”,为了飙车炫技,自行从网购平台上购买电池、大功率电机等配件,根据教程自行安装,或到维修店进行改装,有些改装的时速高达120公里。

“普遍改装比较多的是长鞍座,‘新国标’出厂的标准是鞍座长度应不超过35厘米,只能附载一名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但很多人为了搭载大人,改装成长鞍座。其次,改装较多的是电池,以提高速度。”业内人士梁先生告诉记者,加装长鞍座会增加车辆在行驶中的不稳定因素,易造成交通事故,给道路带来安全隐患。

梁先生表示,如今街面上电动自行车的改装现象严重,主要是销售门店带牌销售,门店为增加销量,只要顾客有需求都满足,并未考虑是否安全和违法,为顾客提供一条龙服务,为非法改装提供了便利。其次,市民贪图方便实用,缺乏对非法改装带来的安全隐患的意识。他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联合执法,从源头上治理非法改装。

近年来,因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并不罕见。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的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2022年为1.8万起,2021年为1.4万起,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在这之中,电动自行车的电气故障是电动自行车起火的主要原因,占比高达78%。

毫无疑问,改装电动自行车属于违法行为,为驾驶人和社会层面带来潜在风险。肇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电动自行车在生产时,不仅要经过整体、统一的设计,还要经过严格的整机测试。如果单独改动某一部件,将会破坏其整体性能,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肇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铁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改装电动自行车行为。截至10月8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出动执法人员3510人次,检查销售单位、维修店1954家次,共查办74宗违法案件,其中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案69宗,查封扣押(含登记保存)电动自行车121辆。责令改正143家,约谈经营主体59家。同时,加强督查,推进县(市、区)协同打击,持续推进整治执法行动。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