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陆志锋 通讯员 赵祖轩
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引育大批高层次人才,为肇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蓄势赋能;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稳步推进……一份份闪亮答卷、一幕幕温暖画面的背后,始终飘扬着指引方向的鲜红党旗,凝聚着全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迸发出的巨大动能。
近年来,肇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系统思维,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做好理论武装、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强基固本各项工作,为加快崛起为珠三角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理论武装“铸魂”
筑牢“两个维护”思想根基
聆听、交流,凝聚发展共识;研读、讨论,增强发展信心。近日,肇庆举办全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专题,组织参训学员认真开展学习研讨。
“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催生发展新动能、打开发展新空间。”“强化对改革的认识、谋改革的思路、抓改革的举措、促改革的力度,依靠改革打开发展新天地。”“带头推进改革攻坚,进一步振奋抓经济、拼发展的精气神,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一场场宣讲研讨,既是一次次深入的理论辅导,又是一次次有力的思想动员。
肇庆市始终把讲政治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常态化加强理论武装,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深入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每年组织全市1100多名市管干部及省驻肇单位县处级领导干部开展集中专题培训,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进”宣讲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同时,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入户问民情、暖心大走访”活动,着力解决了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创新推进党员教育,积极开展“党课开讲啦”“8090讲党课”“九千书记上讲台、十万党员进党校”等活动,推出“初心讲坛·书记说”“砚都云课堂”系列党课,建好用好镇街党校片区中心校暨乡村振兴实训中心、“初心堂”等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选优配强激励担当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选派具有专业背景的年轻公务员担任“服务员”、选派经验丰富职级干部担任指导员……2023年以来,肇庆在前期选派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及驻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从市县统筹选派一批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一批经验丰富的职级干部入县下乡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事业需要干部,干部在事业中成长。肇庆市牢固树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坚持选优配强,着力锻造一支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肇庆落实好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及省委的实施意见,全覆盖开展市管领导班子分析研判,注重在“四大创建”、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工作一线考察、识别、选拔、使用干部。
干部综合能力素质要提升,必须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锻炼、在关键吃劲岗位历练。肇庆制定印发《肇庆市贯彻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若干措施》,实施“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在各县(市、区)建设49个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现场教学点,安排干部参与调处化解重点信访积案,选派干部到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中心工作中历练。
同时,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创新安排学员到招商、信访一线实践锻炼,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2021年以来,选派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参与援藏援疆、东西部协作等挂职锻炼,以及到乡镇、市管国有企业等任职;每年选派近200名优秀年轻公务员到基层服务“百千万工程”,加强对年轻公务员的培养锻炼。
集聚培育优秀人才
赋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在位于肇庆高新区的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以下简称“西江实验室”),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90后”预防兽医学博士熊挺,从2019年起便来到肇庆参与“西江实验室”的前期筹建工作。目前熊挺已成为该实验室的科研骨干,先后参与实验室病毒毒株资源库、抗原抗体库和诊断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为动物疫情的预警预报、防控决策及疫苗等防治技术的创新提供智慧力量。
像熊挺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在肇庆还有一大批。近年来,肇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围绕推进人才强市建设,以实施“西江人才计划”为主线,出政策、优服务、强保障,坚持党管人才、注重引育并举、强化产业导向,为肇庆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构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政策体系,修订出台2.0版“西江人才计划”,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实施“人才工作书记项目”,以建设肇庆“高-鼎-端”科教走廊为抓手,积极推动全市技工院校与市内外2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推动产教研融合发展。
紧扣发展需要引育人才——柔性引进一批国内外院士、国家重点联系专家,引进一批西江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大力实施西江产业人才项目,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高层次后备干部人才引育计划”,累计引进76名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博(硕)士到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搭建发展平台集聚人才——全市累计备案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家、创新平台249家,累计建成博士博士后平台95家。推进“1+9+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建设、人才驿站建设。
与此同时,肇庆还在发挥人才作用、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等方面下功夫,扎实推动人才入县下乡,助力“百千万工程”,常态化开展“千干访千才、纳智解难题”活动,实施“人才绿卡”服务制度,让更多“千里马”驰骋在高质量发展之路。
强基固本大抓基层
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9月金秋时节,进入到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端州区城西街道出头社区,道路宽阔整洁,两旁花坛繁花似锦,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在社区体育公园,老人在树荫下对弈,孩童在一旁嬉戏。在社区党支部服务保障下,社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居民安居乐业、游客流连忘返的美好家园。这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正是肇庆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近年来,肇庆坚持强基固本、大抓基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更好发挥“两个作用”,不断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抓组织建设——全覆盖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落实两新组织“双同步”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全市458所中小学校、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两个覆盖”100%,全领域打造“星级党支部”,研究出台《关于加强村民小组党建工作的实施办法》,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延伸到村组一级。
抓党员队伍——建立发展党员政治审查和预审机制、全程纪实制度,建立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与及时处理协同机制,及时处置违纪违法党员,建立加强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关爱闭环机制。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依托流动党员服务驿站、本地在外协会商会等指导成立流动党员党组织20个。
抓党建引领——强化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17条措施及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21项措施,在新能源汽车、玉器、贡柑、民宿等产业建立18个产业链党委,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实施“邻里先锋”和“粤桂一家亲·省际睦邻廊道”项目,实施“暖新行动”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抓阵地保障——大力推动乡镇“五小”场所和周转房建设,在全面建成156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推动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向村民小组一级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