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兴业银行驻村支部书记张蕃亮:走好文化振兴路 千年古村崭新颜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微信图片_20240809153841

房屋坍塌、道路中断,搜救艇在雨中穿梭,转移被困民众……今年6月,福建省南平松溪县遭遇极端强降雨,受灾严重。而位于县城北边的项溪村,在沿溪水坝的保护下,村民得以免受暴雨侵害。

项溪村因溪得名,源于白马山脉的凤溪穿村而过,在当地方言中,“项”与“凤”同音,遂名“项溪”。沿溪而上,巷弄、古桥、祠院,步步景观。

三年前的项溪村,在村民记忆中则是另外一幅景象,每每到雨季,溪两岸的村民家都会因涨水被淹。2021年7月,项溪村更是遭受了二十年一遇的暴雨灾害,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彼时,也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局之年,时任兴业银行南平分行尽职调查中心科长的张蕃亮主动请缨,在银行业工作35年的他,义无反顾踏上了新征程。他第一时间联系松溪县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修复农田防洪护岸,保护农田117亩,增加稻谷产量12万斤,增加村民收入16.8万元。

防洪必先治水。张蕃亮带领项溪村争取水资源项目资金400万元,对凤溪流域进行生态修护、保护,修复水碓一座,改造拦河设施,对原有滚水坝进行整合,新建护岸、亲水步道以及景观鱼鳞坝和液压翻板坝,沿溪的村民再也不用担心雨季会被淹,构建起“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流域生态格局。

水美项溪而后如何实现民富?“让水流之处变成富旺之地”?接棒驻村工作后,张蕃亮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空心化、老年化严重,村财状况底子差、来源渠道少的一个闽北山村。

“驻村支部书记是马字旁的‘驻’,就是告诉我们要多跑,才能为村里跑出致富的路子。”他深入调研走访,了解村情村貌,找到了文化振兴这把“金钥匙”。

项溪村不仅因山而秀美、因水而灵动,而且因祠而厚重、因文而扬名,历史悠远、文化积淀深厚。沿凤溪上游走,程氏宗祠林溪而立,斑驳的印记诉说着程朱理学的历史渊源。

据项溪村《程氏宗谱》记载,北宋理学奠基者之一的程颢,其六世孙程演明始迁至项溪村,目前村里还留着多座古民居、古牌坊。张蕃亮敏锐地意识到做好项溪村乡土文化挖掘、重振是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工作中能最快实现的突破口与着力点。

随时间流逝,这些古建筑大多年久失修,保护修复成为首要任务。说干就干,张蕃亮迅速与村两委摸排情况后向县里汇报,县里同意后便立即向省里申报古建筑保护项目。第一次到省里申报古建筑保护项目时,张蕃亮几乎是两眼一抹黑。但他毫不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终于,在张蕃亮跟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项溪村成功获批400万元古村落改造专项资金并开工修复。

在张蕃亮带领下,项溪村两委认真学习弘扬“千万工程”经验,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做好程朱理学的“物化”“教化”“活化”文章,携手松溪县文旅特派员深入村民家中,深入梳理程氏家族传承的历史文脉,切实让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目前,项溪村已经完成文化大礼堂、宋儒学堂等七座古屋的翻修及240米巷道建设工作,原本残破不堪的古建筑焕发新颜,传统水车和公共场所也渐渐恢复了使用功能。与此同时,项溪村“从程门立雪到状元门——松溪县程朱理学文化传承展”也在松溪县博物馆开展,结合文物史料,将松溪县特别是项溪村的程朱理学文化传承文脉进行系统化展示,这也是松溪县博物馆历史上首次为一个行政村举办大型文化展。

“我从事书画工作,借着项溪村正在打造传统古村落的契机,可以为项溪村打造一个书法篆刻工作室来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这也是我作为项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文艺工作者邵安强说道。

三年来,项溪村村小变化大。张蕃亮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成为致富的带头人、村民的贴心人。“我们村的蜕变离不了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兴业银行下派驻村支部书记张蕃亮带领我们拼搏奋斗。”项溪村村民异口同声说。

群众的认可是最好的褒奖,上级政府的肯定是最大的鼓励。张蕃亮本人不仅荣获了南平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松溪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还被松溪县委组织部聘为渭田镇项溪村党建指导员,并荣立集体二等功荣誉。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也是每个驻村工作者的责任与梦想。项溪村于我而言,一山一水总是情、一村一湾皆是缘、一家一户尽是爱,是一生心系的热土、是一路相伴的寄托、是一直守护的家园!我深信,每一位像我一样的‘驻村第一书记’,都将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留下深深的足迹,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多彩华章。”张蕃亮满怀感情,也充满期待。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