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专访曾经的春运“摩托大军”周钊林:“肇庆是座温暖友爱的城市”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松连

2月3日一大早,在广州增城新塘镇务工、来自广西梧州市藤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周钊林,使用打车软件,顺利坐上了回乡过年的顺风车。路途顺畅的话,只需5个小时,他就能回到与增城相隔360公里的家乡藤县,与家中日渐年迈的父母一起过个团圆年。

周钊林今年47岁,在广东务工20多年了,由于仅有初中学历,他此前一直在中山的电梯生产企业从事操作机械工作。去年起,经老乡介绍,他入职广州增城一间从事光伏板生产的企业,仍是一名机械操作工,月收入六七千元。他的妻儿继续留在中山,妻子李祖英是酒店厨房的打荷,月入4000元。

说起回家过年的变迁,周钊林既兴奋又感动。他回忆说,从2010年开始,他用打工的积蓄购买了一台摩托车,自此和妻儿开始了一条过年骑摩托车回家的艰苦之路。“那时我在中山工作,过年返乡,一般选择在凌晨三四点出发,开十几个小时摩托回家。”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艰难经历。周钊林告诉记者,从2010年至2016年,他每年都是驾驶摩托车返乡,成为返乡“摩托大军”当中的一员,期间他深切感受到肇庆“暖流行动”服务点提供的变化,服务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细致完善,让他们的心越来越温暖。

“印象最深刻的是2015年,那一年,因为遇上寒流,寒风夹着冷雨,刮得人的脸生疼。我们出发时,都往身上穿了五六件厚衣服、两三条裤子,外面再套上一件雨衣,用来抵挡寒风和雨水。”他回忆说。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一般他行驶一两个小时,就需要停下来休息一趟,否则四肢冻僵,影响安全驾驶。

“那时候,每次经过肇庆的‘暖流行动’点,我和妻子就会停下来歇歇脚。志愿者的服务很周到,热情招呼我们进帐篷歇息,还给我们端来热气腾腾的姜汤驱寒,并送来泡面让我们充饥,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周钊林感动地说。有一年,跟随他返乡的儿子还收到志愿者赠送的安全头盔和“福”字,收获来自肇庆这座温暖友爱城市的浓浓春节祝福,一家人都特别感动。

随着时代进步,轨道交通的完善,从2017年起,周钊林和家人改变了返乡的方式,改搭乘高铁。“我们先从中山坐轻轨到广州南站,票价是40/人,然后从广州南站坐高铁回乡,票价是110元/人。”但并不是每年都能顺利买到高铁票,抢不到高铁票,他们就会搭乘顺风车或者和老乡一起拼私家车回乡,再也不用遭受当年那种冒着寒风冷雨、连续开十几个小时摩托车返乡的艰难日子了。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这些年来,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交通设施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过年回家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也更方便快捷。”周钊林感慨地说。来广东务工20多年,他和家人靠努力,已经在家乡藤县建起了一幢三层楼房,并计划和家人继续挣钱,把房子装修起来,让生活过得更美满幸福。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