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通讯员 孔令铠
迎着冬日的暖阳,进入鼎湖区永安镇辖区,辗转来到大社村。建在村口的小公园惹人注目,红色村牌“大社村”挺拔有力,古色古香的长廊,具有乡村特色的墙绘,紫色的杜鹃在微风中摇曳。两条笔直平坦的柏油路,向各个村小组延伸。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治理,大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还获得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殊荣。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永新 拍摄
花红树绿美村宅
在大社村委会上岸村小组,今年83岁的李大聪正带着孙儿们在屋前的公园栈道上玩耍。洁净的路面,坚实的护栏,让村里的孩子们玩得开心又安全。
而在两三年前,李大聪不会让孙儿们随便出屋。“路面太烂,雨天泥泞、晴天起尘。前面的鱼塘没护栏,很危险。”他说,这一届村干部上任后,不但进行了道路硬底化,还在屋前建起小公园,修了栈道,装上护栏,小村庄变得既美丽又安全。
不仅如此,在村干部和各级领导帮助下,很多家庭都在屋前屋后建起了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一年四季,树绿花红,蔬果飘香。“让不少城里人羡慕呢。”提到村里的变化,村民周广洪脸上洋溢着喜悦。
村前村后种着的紫花风铃、桃花芯、黄花风铃等,很多已吐出了新芽。“村民生活变好,都注重绿化了,这几年种下近500株树木。”大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麦志伟自豪道。
村民们对环境的爱惜,也体现在村边的几株百年古榕上。当年周边一些村为发展经济,有的砍掉了大树,而大社村不为所动,换来如今的参天大树,成为村民夏季纳凉休闲、村镇搞活动之处,还成为有关单位举办宣讲等活动的“榕树讲堂”。
党员带头树榜样
在大社村,只要家里有共产党员,门口就张贴着“共产党员户”这个牌子,既让家庭感到光荣,又有责任和使命感,在村民中起到先锋示范作用。
“目前全村共张贴了39户,作用好着呢。”大社村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谢翘蔓高兴地说,每次村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这些党员家庭都率先响应,冲锋在前。
几年前,大社村的村民们拿到征地款后,大家纷纷建新楼,但建好楼房后,却引发了一场“垃圾危机”。原来,村民们将建楼剩余的材料如砂石、砖头等,都堆放在屋旁屋后,甚至占用公共场所,舍不得扔掉,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麦志伟对记者说,后来经村干部商议,探索出了一套变废为宝的办法。由村干部联系建筑工程队,将这些建筑材料进行转售,卖不掉的由村里统一折价回收。此做法获得全体村民的赞同,党员更是带头执行,既解决了环境卫生问题,又让村民享有实惠。后来,村里将收回来的砂石等,用来修建村里的水渠、栈道、公园等,一点也不浪费。
干群合力塑乡风
大社村现任的班子成员,不仅年轻,学历也挺高,其中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都是90后的本科生。
“担子很重,责任很大,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麦志伟连用三个“很”道出了当前的工作状态。对此,这个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劲往一处使,始终围绕“为村子好”“为村民好”服务理念,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以民主的方式制定了红白理事会制度,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开展关于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引导村民自觉抵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
由于村里被征了数千亩土地,村集体经济雄厚。有了钱,村里更重视教育。2021年8月,村里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对考上并就读全日制大专以上的学子进行奖励,并纳入了村规民约,至今共发放奖励金6万多元,受惠学生29名。
短短三年多,这条只有1700多人的村子,成功创建了永安镇首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成为鼎湖区首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的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22年获“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2023年11月获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和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殊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