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考考 通讯员 张达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这一年,肇庆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平安肇庆法治肇庆建设步履铿锵、行稳致远,为肇庆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政法担当和贡献。
筑牢平安发展之基
百姓看平安,关键看治安。2023年10月,鼎湖区莫先生家中被人入室盗窃黄金首饰一批,损失价值约40万元。接到警情后,警方迅速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不到6小时,便锁定嫌疑人身份及位置,将其抓获归案。
这是守护百姓平安的速度,也是守护肇庆平安的态度。2023年,全市政法系统部署平安建设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扎实推进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全民反诈工程,严厉打击黄赌毒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涉网违法犯罪打击工作,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亮眼的“平安答卷”。据统计,2023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6.37%,破案数、逮捕数分别上升57.03%、38.61%。侦破电诈案件同比上升8.53%;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556件,起诉各类犯罪3565人,全市共打掉1个涉黑犯罪组织、5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个涉恶犯罪团伙,全市1557个村(居)委实现城区“一社区一警两辅”和农村“一村一辅警”100%全覆盖,群防群治“平安网”织紧织密。
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送法上门“把脉开方”,有效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多方联调,按下涉企解纷“加速键”;剖析纠纷背后原因,以司法建议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回看2023年,全市政法机关打出能动司法、一体推进、精准施策的“组合拳”,持续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4月,市委政法委出台《肇庆市政法机关护航肇庆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坚持治理打击与服务保障并重,以实打实、点对点的举措,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肇庆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肇庆市中立法律服务社获评全省中立法律服务社先进单位,经办案件被评为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感谢你们的耐心调解!”在高要金利投资者司法服务中心,某环保公司与某生产公司的负责人经过2天的司法调解选择握手言和,厂区污水处理承包款支付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围绕“制造业当家”部署,我市深化“1+8+N”投资者司法服务模式,把司法服务延伸到企业家门口。2023年,市法院公正高效办结涉企案件19075件,结案时长同比减少6.1天,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21件,依托各种社会力量成功调解案件16125件。
打击玉器直播代销、寄货代售、借货代卖滋生的刑事犯罪;针对汽配、五金、精细化工等行业管理漏洞制发检察建议;加强检企联络服务,为企业提供更优法治服务;打造“柑治入益”“益心为砚”公益诉讼品牌,保护国家地理标志,护航贡柑、端砚等特色产业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市检察院开展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依法从严惩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侵犯知识产权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起诉244人,办理涉市场主体债务纠纷、劳动争议、商品房买卖、企业高管就业禁止等案件230件,涉案金额5亿余元。
身处大湾区,服务大湾区。2023年10月,市公安局出入境办证厅开设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服务专场,为我市60余名人才及其家属提供便捷高效的办证服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从事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市公安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向公安部、省公安厅成功争取小型国产小车新车上牌预查验工作试点,多项户籍业务“跨省通办”,全力推动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落地。全市法院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428件,办结跨境司法协助案件36件,利用广东法院诉讼服务网为23名涉港澳案件当事人成功办理跨境授权委托见证手续。
围绕肇庆“双容双承诺”改革和“1+N+3”制度两项创新性措施,市司法局制定、修订出台《肇庆市公共法律服务促进办法》等3部政府规章,推动出台市政府及部门规范性文件39件,健全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1+N+3”制度,形成“最大公约数”的民主决策,给市场主体以信心。
改革创新便民惠民
新时代面临新问题,新问题需要新方式。立足群众所需、社会所求推进工作模式改革创新,是肇庆政法工作的必答题。
2023年,市法院持续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建成“厅网线巡”一体化诉讼服务体系,全年完成网上立案53720 件,网上开庭、调解3485场,电子送达25.1万次,在纠纷多发的镇街综治中心设置17块“司法解纷智慧屏”,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检察机关“跨区域跨部门社区矫正执法司法一体化模式”入选广东省检察机关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探索罪错未成年人分级矫治,在专门学校建立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依托社区警务室设置61个青少年维权服务站。市公安局持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推进大数据智能平台建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联合市农商行在全市推广应用“粤居码+数字门牌”,大大方便居民办事。市司法局推进下放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职权事项(第三批),服务保障我市“两工两农”强镇示范建设。“订单式”普法、“清单式”法治乡村建设等经验获司法部推广,广宁法院“法护笋芽计划”、高要区检察院“星火燎原法治宣讲行动”获评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优秀普法工作项目。
纠纷化解提质增效
“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真心帮助,让我们在异乡感受到温暖,成功拿到补偿款。”去年4月,杨某某在东城辖区某企业装车运铝期间发生意外。事发后,杨某某家属要求涉事企业承担责任并给予赔偿,但双方诉求不一。经过两个月纠纷化解,街道综治中心力促矛盾双方有效沟通,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书。事后,杨某某家属将“真诚服务暖人心,为民办事解民忧”字样的锦旗送到四会市东城街道工作人员手中。
心系群众,精准发力,化解纠纷。2023年,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式,激发县域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活力,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取得累累硕果。封开县长岗镇工作经验、怀集县高质量建设“省际睦邻廊道”等做法得到省委政法委肯定推广。
这一年,全市综合网格不断健全完善,共有网格3283个,网格员入格率达99.57%,综合网格事件工单总数216422件,网格事件办结率99.95%;群诉应用系统登记工单8338件,办结率100%。全市法院诉前多元纠纷调解机制调处纠纷8638件,诉前调解占50.2%,民事和行政一审收案数环比下降11.5%,高要新桥法庭荣获全省“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成绩突出人民法庭”称号。市检察机关推进具有肇庆特色的“1+1+7”行政争议跨区域联合化解模式,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55件;受理控告申诉案件1195件,高要区检察院控申团队被最高检评为“优秀团队”。市司法局深挖包公典故背后的“和解文化”,创新推出“以和为贵、致力中和、别中求和、和而不同”四大调解理念,实现“调解一起纠纷,解决一批问题,预防一类矛盾”,获评“广东省十佳人民调解创新经验奖”。
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创新人民调解机制,是肇庆政法推进基层治理的又一亮点。2023年,全市先后挂牌成立13个“五老、乡贤”调解示范工作室,及时介入邻里矛盾、婚姻家庭等常见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纠纷10387件,成功率98.97%。
锻造过硬政法铁军
队伍强则事业兴。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必须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2023年,全市政法机关举办政治轮训和业务培训76场次,政法干警3万多人次参加培训,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奋力推进新时代政法工作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弘扬英模精神,激励忠诚担当,建立健全先进典型选树、宣传、表彰、弘扬、培育“五位一体”机制,有效落实从优待警举措,最大限度凝聚政法能量。2023年,全市政法系统1个集体和5名个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全市2名个人和1个群体的见义勇为行为获省表彰。肇庆市政法宣传舆论工作连续两年获得省委政法委来信表扬。
奋楫出发向未来,扬帆启航新征程。2024年,肇庆政法系统将紧紧围绕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主题主线,以“四个走在前列”为工作目标,实施“六六平安行动”,保国家安宁,护经济发展,守万家灯火,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肇庆新篇章贡献政法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