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为肇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凝心聚力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洁 李考考 胡源愿 苏燕君 吴映霖 张苑卉
统筹/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苑卉
1月31日上午,参加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把“九九”融湾行动、“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等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扎实成效实现了平稳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工作提出了清晰目标和具体措施,求真务实、指导性强,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为政协委员履职提供了明确方向。
委员们在讨论中表示,将紧紧围绕市委工作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紧扣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实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写出高质量“委员作业”,为肇庆加快建设珠三角核心区西部增长极和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新都市贡献政协力量。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黄忠幸,市政协领导李剑、陈宣群、叶锐、何健浩、林洁、冼以良、林永红、李沁,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江伟文分别到各组参加讨论。
黄忠幸表示,要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努力讲好发展故事、肇庆故事,坚定肇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同时,广大政协委员要增强推动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委员所在单位、领域、界别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要带头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省委“1310”具体部署,带头深入调研、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推动发展,实现在本职岗位和政协舞台上有新担当新作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肇庆实践,广泛凝聚向上向善、共同努力奋斗的正能量。
聚焦产业,激活肇庆经济发展引擎
市政协常委陈永泉表示,在全省先进制造业的赛龙夺锦中,省内的追赶压力很大,肇庆要始终发扬敢想、敢闯、敢干的改革开放精神,加强科技创新,通过积极推动现有企业的增资扩产,加大和科研院校的产学研转化,持续提高创新水平,不断为制造业发展找动力。
市政协委员李秋明从事农业已有37年时间。他表示,报告中提及我市要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对此他感触颇深。他认为,肇庆是广东省内的农业大市之一,近年来农业产业发展颇具成效,但是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存在优质农产品尚未打造品牌或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为此他建议,要大力引育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着力探索农业品牌建设打造的新路子,将肇庆的农业品牌打造起来、推广出去。
聚焦人才,提升肇庆发展“软实力”
市政协委员陈鸿韬结合自身在肇庆办理“湾区人才”签注亲身经历,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人才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他认为,当前肇庆在人才优惠政策、人才就业创业扶持等方面还存在标准不够明确、措施不够有力到位、部门合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人社、科技等与人才工作相关的部门,合力完善与人才特别是湾区人才相关的优惠政策的申请机制,进一步明确认定标准,持续优化人才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落地力度,为人才来肇庆创新创业营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
市政协委员殷万春表示,去年,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取得良好的成绩,让薄弱的基层医疗服务得到提升。但基层医疗机构仍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建议政府以就近原则和自愿原则,返聘退休的医疗人员充实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并出台相关补助政策,鼓励刚毕业的医护人员到基层服务。同时,可以借助县域医共体,让人才“上下流动”,缓解基层医护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
聚焦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
市政协委员何敏玲对报告中关于推进教育资源下沉的措施十分认可,尤其是“深入实施教育事业振兴行动”等措施。何敏玲认为,自国家“双减”政策推出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子的压力有所减缓,获得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但随之而来的是活动场所缺少的问题,由此建议肇庆可借鉴长三角等地经验,增加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尤其山区、工业园区等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地方,为孩子们健康发展提供平台。
市政协委员陈华兴表示,他一直关注基层医疗发展工作,让他感到欣喜的是,今年报告提到要全面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水平,推行医师下乡行动和优质医疗服务下基层活动。他表示,希望政府落实相关措施,加大对山区县医疗服务的支持力度,让医疗发展惠及每一位基层群众。
市政协委员卢少延表示,报告在教育板块着重提到要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他建议,要结合“百千万工程”多做尝试,让教育水平较为薄弱的学校共同构建多法人的集团,在校长不变,管理系统不变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的教育集团,在教学研方面开展一体化的建设。同时,要多交流多借鉴广州等城市集团化办学的尝试,不断完善我市的集团化办学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