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肇庆聚合力深耕“童友好”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小朋友们在广宁县南街街道江美村儿童友好公园玩耍。受访单位供图

小朋友们在广宁县南街街道江美村儿童友好公园玩耍。受访单位供图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夏紫怡

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善意与温度,更是百姓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的期待和向往。

去年,我市正式出台《肇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从教育医疗、法律保护、人身安全、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结合本土社情,进一步推动肇庆分阶段、分步骤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让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努力为儿童打造一座可知、可感、可触摸的儿童友好之城。

制度先行系统推进

儿童友好城市这一概念在1996年第二届联合国人类居住大会上被首次提出,意在把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儿童权利整合在一起,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如何让广大儿童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考验城市的治理水平与智慧。

记者从肇庆市妇联了解到,去年我市出台《肇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当中提出,到2025年,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鼓励一批有建设意愿、基础较好的县(市、区)、镇(街道)、基地进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探索。到2030年,全市建成1个儿童友好示范县(市、区)、10个儿童友好示范镇(街道)、25个儿童友好基地。展望2035年,构建全市系统推进、全程多元参与的儿童友好城市工作格局。

“要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从项目着手,从微实事切入,让儿童友好和城市友好共成长。”肇庆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中创新性提出2023—2025年肇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51项具体项目,主要涉及学校、医院、儿童公园、文体设施升级改造等。

“微空间+适儿化”实景展成效

面对新期待、新需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更应从小处入手,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因地制宜做好适儿化改造,方能精准对接儿童需求,让他们安全成长。

滑梯、木马、攀爬网、摇摇椅……一方乐园里,却能满足小朋友钻、爬、跳、跑、滚等各种游玩需求,这里便是由肇庆市妇联、肇庆市妇儿工委办指导和支持,在广宁县南街街道江美村打造的集游乐、运动、益智于一体的儿童友好公园。

“基础设施丰富了,村里景色更美了,以后陪孩子玩,再也不用跑那么远了,家门口就有这样一个休闲好去处。”江美村村民们高兴地说。而江美村儿童友好乐园的建成,无疑是我市推动成长空间友好行动深入基层,大力拓展儿童活动场所的案例之一。

不止于此,我市还在完善社区儿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基础上,增加社区儿童“微空间”,鼓励社区打造儿童“游戏角落”,建立起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关爱、保护和促进儿童发展的支持网络。

儿童友好,藏在城市服务的细枝末节之中。记者采访发现,这些细节与适儿化改造密不可分。近年来,无论是城区景区、商超、公共场所等,都可以看到已建好的儿童厕位及洗手池、儿童休息活动区等。此外,由卫健、交通、工会、妇联等部门持续推进建设的母婴室,目前全市已有250多个,真正将儿童友好理念转化为实景,植入人心。

打造儿童友好创建示范镇

一撇一捺体悟文化,一笔一画陶冶情操。去年11月,高要区回龙镇回龙书院里,一场书画公益培训课上,教师志愿者们耐心细致地为孩子们讲解书法的基本笔画、执笔的手法以及正确的写字姿势。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亲笔示范,然后开始练习,劲头十足。

2023年,回龙镇入选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镇街创建单位,以环境建设作为儿童友好工作突破口,对重点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合理规划回龙文体广场、绿道、村(社区)儿童之家等公共场所,因地制宜设置儿童游戏空间和游乐设施。利用回龙书院平台,开展公益课堂,便是其中特色做法。

高要区回龙镇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致力以文旅融合为支点,按照“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为儿童搭建成长空间。“宋隆小镇、梦幻奇趣园、猫爪谷等都是回龙镇独有的文旅资源,借力特色文化,上述文旅项目在开展科普、亲子、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回龙镇提升和丰富儿童活动空间的重要基础。”

儿童友好不仅仅是理念,更是实践。站在城市未来发展高度,把儿童友好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有赖于全社会协同配合,持续推动。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