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之禄”乡村公益图书馆里,陶楠正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
“时光之禄”乡村公益图书馆一角。
文/图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近年来,伴随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和全民阅读不断升温,一座座农家书屋、乡村书局已遍布肇庆山乡田野。与此同时,乡村农家书屋利用效能不高,成为“摆设”等现实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而在德庆县凤村镇禄村村,有一座名为“时光之禄”的乡村公益图书馆,持续“双高”的满座率和借阅量,和活跃的寒暑假阅读营活动,生动诠释了“禄村阅读”的文化内涵,让乡村图书馆真正“活”起来。
寻觅乡村阅读之路
10月的秋阳透过玻璃窗,照在五彩缤纷的书架上,各类书籍摆放得满满当当。放学归来的孩子们,或倚靠墙边,或端坐桌前,书房里很安静,只有翻书声沙沙作响。有的孩子会在这里一直待到傍晚,当云彩变成晚霞,柔和的灯光照亮心灵的港湾……
时间回拨到2021年。穿过蜿蜒的罗灯河,沿着肥沃的水田,省水利厅派驻禄村村第一书记陶楠抵达该村的第一印象,他形容为水秀稻香。再跟村民深入交谈,他才知道,禄村村属于革命老区,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有着良好文化传承的村落,自古以来秉承尊师重教之道。
入户走访时,陶楠发现村里有些孩子放学后,写作业、看书没有好的场所和条件,有些留守孩子没有父母约束,耍得不见踪影,安全隐患常令老师和家长头疼。“能不能利用现有资源,给孩子们筑起一个阅读空间?”
陶楠把心里的想法和村干部一起商议,大家一听,是一个满足孩子阅读需求、文化兴村的好点子。说干就干,陶楠帮忙联系了深圳大学“时光益读”公益项目,争取建设乡村图书馆。
书房拔地起品牌渐显现
建设乡村公益图书馆,场地是首要问题。禄村村干部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将放置闲杂农具的库房倒腾干净,用作打造图书馆。同时,省水利厅作为帮扶单位,多方争取资金对原有房屋进行了改造修缮、重新粉刷,添置了空调、窗帘,完善了照明、通风条件。
2021年夏天,在秀美的大榃山脚下,与禄村小学仅相隔100米的“时光之禄”乡村公益图书馆正式开放了。小小一座图书馆,被细致地划分为三部分,一间大的综合阅览室,一间学前小朋友的绘本室,还有一间是电脑室兼自习室。薄荷蓝的墙,可爱的卡通彩绘,一排排书架,琳琅的书籍,一个全新的乡村阅读品牌正逐渐成型。
“时光之禄”乡村公益图书馆义务管理员欧阳翠平介绍,馆内藏书共2500册,涵盖绘本故事、中外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百科等类型。书籍定期补充更新,村里的孩子只需要办理一张读书证就可以免费借阅。
延伸功能成课后服务场地
转眼到了放学时间,跨出校门的孩子们背着小书包,不约而同地跑进图书馆里,坐得满满当当,在禄村小学读三年级的董澎程便是其中一员。
“第一次在家门口见到条件这么好的图书馆,想看的书应有尽有,环境干净整洁,夏天还有空调,在这里写作业、看书非常安静舒适,学习效率也提高很多。遇到寒暑假,还有好多热情的大哥哥、大姐姐来搞阅读营活动,教我们做手工、排练节目,小伙伴们都特别喜欢这座图书馆。”董澎程说,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个图书馆能长长久久地办下去,而且越来越漂亮。
而在禄村小学校长陈伟松看来,这座由帮扶单位统筹,凝聚禄村乡亲之力建造的乡村公益图书馆,无疑已成为“乡村版”课后服务的新场地。“学生在书海里遨游,学到了好词好句,都会运用到作文里。课后也有了好去处,老师、家长也不用再牵挂担忧。”
为了让山乡书房发挥更大作用,陈伟松计划与深圳大学公益团队一起,将学校内的阅读课堂,转移至“时光之禄”乡村公益图书馆里进行,进一步延伸馆校双方的教育实践功能。同时,争取明年能将服务辐射至周边邻近的村庄,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据统计,“时光之禄”乡村公益图书馆建成一年多来,每周开放20小时以上,周末单日开放时间更是达7小时以上,注册禄村籍小读者87人,人均借阅量11本,深受村里小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