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肇庆涌现不少乡村义务讲解员 “土导游”助力乡村游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文/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图/受访者提供

伴随着乡村振兴,近年来,肇庆各地充分发挥历史底蕴深厚、好山好水等优势,积极盘活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在此背景下,我市各乡村涌现了一批以村民为主的义务导游,为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免费讲解。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乡村义务导游,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故事。

张伙元:爱讲民间故事的村导游

扶利村村民张伙元(右二)向游客介绍古法造纸过程。

扶利村村民张伙元(右二)向游客介绍古法造纸过程。

擦干头上的汗水,再匆匆喝口水,来不及多作休息的张伙元,又奔跑在“带团”的路上。尽管今年已经61岁,但他带起团来步伐轻快,讲解声音洪亮,内容有趣,路线规划有序,是游客眼中热心幽默的乡村导游。

张伙元是四会市邓村扶利村人,在村里担任义务讲解员已有20多年。“扶利村是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村里有造纸参观和体验区、村史展厅、古建筑群、红豆林等景点,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张伙元说,从小他就爱打听本村的民间故事和历史文化。正是这些知识,加深了他对扶利村的认识和热爱。

2000年,外出务工的张伙元回到村子,成为了一名村干部。彼时,扶利村凭借造纸文化,名声越来越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参观造纸作坊。“只要见到有外人进村,我都会请他们到村委会歇歇脚,给他们端端水,顺便介绍村中的造纸文化。”张伙元坦言,当时他并不知道何为导游,纯粹是想让游客了解该村特色。

“以前的讲解,基本都是游客问什么我答什么。后来,我发觉这样的介绍不够深入,也很乏味。”为让自己的讲解更具系统性,张伙元开始通过出游、看电视等渠道,向专业导游学习。同时,他还巧妙地将以往熟知的“大地主张应之”“秀才上京赶考,心上人送红豆寄相思”等民间故事融入讲解中,增加趣味性,加深游客的印象。

随着讲解次数的增加,“张伙元导游”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游客来到村后,都会第一时间找他带团。他基本是有求必应,热心接待一批又一批游客,每次耗费一个多小时是常有之事,但他依旧乐此不疲。

如今,张伙元已经退休,但他依旧奔跑在义务带团的路上。他说:“我们扶利村太漂亮了。我有义务当好这个导游,把村的美景和历史文化特色推荐给大家。”

植育尖:半路“出家”的村支书讲解员

宿安村村支书植育尖在村里“带团”。

宿安村村支书植育尖在村里“带团”。

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国内多个景点迎来了客流高峰,怀集县永固镇的宿安村亦不例外。为让游客进一步了解这个国家3A级红色旅游景点,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植育尖主动放弃休假,忙着为游客担任义务导游。

“这几天到村游玩的游客太多,忙起来我连水都顾不上喝。”植育尖介绍,他出生于1971年,是土生土长的宿安村人,对村发展、革命历史以及各景点相当熟悉。加之他曾从商多年,积累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他做义务讲解员奠定了基础。

“2014年,我担任宿安村村干部,5年后当选村支书。”植育尖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宿安村迎来了蜕变。依托植启芬、陈如杰等革命烈士故居资源,该村全面建设红色旅游村,修建了永固宿安革命陈列馆和烈士公园,修缮并开放了植启芬、陈如杰故居,盘活孔庙、文昌书院、文昌塔等景点,乡村旅游线路不断丰富。

景点建成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不断增多。“最初村里没有专门的讲解员,都是游客自己游玩,难以深入了解到我们村的文化。”植育尖笑着说,虽然他从未做过导游,也没参加过相关培训,但遇到前来游玩的市民群众,他都会主动上前为他们讲解。后来,他便成了村里公认的“非在编”导游。

“担任讲解员之初,我明显感觉到自己不专业,介绍思路不清晰。为此,我开始借助网络等平台,向好的导游‘偷师’。”植育尖说,为增加讲解的趣味性,他还耗时数月,统一梳理村里的特色景点材料,将革命事迹融入介绍中,游客往往听得津津有味。

如今,植育尖已是远近闻名的义务讲解员。担任义务导游期间,他还凭借出色表现,赢得怀集县“优秀宣讲员”称号。

张焕辉:从“小导游”变为专业讲解员

罗阳村村民张焕辉(左一)向游客介绍村里的红色景点。

罗阳村村民张焕辉(左一)向游客介绍村里的红色景点。

在美丽宜居的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住有一名退役军人张焕辉。他担任村里义务讲解员已有20余载,是大家眼中的专业乡村导游。

“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就是建于1933年的光裕堂。它是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也是肇庆‘红十景’的一部分,更是德庆文物保护单位。”4月下旬的周末,天下着蒙蒙细雨。得知有游客在光裕堂门口徘徊,张焕辉急忙放下手中的活,骑上摩托车赶往现场,为游客讲解光裕堂的革命历史,并带他们到村里参观。

这样的举动,张焕辉已重复了23年。“我从小就是个历史迷,经常拉着村里的长者,听他们讲村里的革命历史。受他们影响,我自小在心里种下了‘导游梦’。”谈及以往,张焕辉略显羞涩。他告诉记者,以前光裕堂曾被用作村学校,他在这里度过了9年的学习时光,对光裕堂及其革命历史再熟悉不过。

自小学起,张焕辉就尤为喜欢扮演导游,向小伙伴甚至是前来探亲的群众绘声绘色介绍光裕堂的革命故事,是村里出了名的“小导游”。

1997年,退伍后的张焕辉返回家乡发展,自此便一直主动热心为有兴趣的人讲解村子的革命事迹。“2019年,光裕堂被打造成肇庆红色景点,得知这个消息我很开心,主动提出担任义务讲解员。”张焕辉说,近年,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等游乐设施,完善了古建筑群和炮楼等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到村里游玩。但凡有空,他都乐意带他们逛村。

为让游客更了解罗阳村,张焕辉还设置了一张游玩图,将田园风光、光裕堂、炮楼、古建筑群、村文化广场等景点串联起来,专业程度不亚于专业导游。

据统计,2019年至今,张焕辉已义务接待超3000批次游客,为近10万人担任过讲解员。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