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要区白土镇洲龙村村民在舒适的凉亭里闲话家常。

高要区白土镇洲龙村村容村貌得到提升。
近日,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正式发布,肇庆高要区白土镇洲龙村、德庆县播植镇新合村以及封开县大玉口镇寨河村等6镇47村(社区)榜上有名。这些镇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有何特色做法?记者前往部分地方进行了采访。
文/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孔令铠
图/西江日报记者 梁小明
高要区白土镇洲龙村:村民理事会+积分制提高积极性
“4月各家各户的乡村治理考核要抓紧进行了,这几天要全部实地考核完毕,并如实统计好大家的月度积分。”4月26日,记者到达高要区白土镇洲龙村村委会时,该村正召开村民理事会,商讨近期村里各项事宜。
洲龙村是2022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之一,下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71人。近年来,该村通过实行“村民理事会+积分制”模式,深入推进基层治理。
“为提升乡村治理质效,2018年,我们召集乡贤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参与村中事务管理。”洲龙村村委会副主任肖伟洪介绍,该村村民理事会有30人,由村中的党员、村民、妇女、青年等代表组成,参与村中环境卫生、政策宣传、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日常管理事务,并协助村委及时化解村民的矛盾纠纷等。
近两年,在村民理事会的积极推动下,洲龙村创新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工作,即每月以户为单位,从人居环境整治、屋前屋后保洁、屋内环境卫生、闲置地美化、垃圾分类自觉性、人畜分离落实情况、田间地头乱搭乱建等方面,对村民家庭进行评分。
“每个季度,村民理事会将整合月度积分情况,评选出表现优异的家庭,进行表彰。”肖伟洪自豪地说,实施“村民理事会+积分制”以来,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更高,村容村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人居环境更舒适、整齐、干净,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大大减少,村民之间相处更和谐了,依托产业振兴,村民的腰包亦越来越鼓了。
封开县大玉口镇寨河村:义务村长+农户轮值激发内驱力
走进封开大玉口镇寨河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宽敞舒适的硬底化道路,舒适热闹的休息广场,围坐一起闲话家常的村民……一派美丽乡村和谐景象。而这一切,得益于该村“义务村长+农户轮值”机制的实施。
寨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雄坚告诉记者,该村有13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970人。以往,受多重因素影响,该村存在乱堆乱放、垃圾清理不及时等治理问题。
“为破解基层治理难点,2021年,在大玉口镇政府的推行下,我们开始实施‘义务村长+农户轮值’机制。”吴雄坚说,“义务村长+农户轮值”即村委会每月从各自然村中,分别推选出一名有威望的农户担任义务村长,针对村中乱堆乱放、禽畜散养、乱搭乱建、积存垃圾等问题,进行日常管理和督促整改,并配合村委会宣传村规民约和政策法规等。
为让该机制落到实处,每月大玉口镇以及寨河村还将对义务村长及其管辖的自然村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村长,将获得相应奖励。同时,对考核优异的村及仍有待改善的村,分别授予流动红旗和黑旗。据悉,在大玉口镇开展的自然村评比中,寨河村村委会基本每次都有90%的村达到优秀水平。
在“义务村长+农户轮值”机制带动下,寨河村村民纷纷自觉践行文明行为,积极投身基层治理行列,推动该村逐渐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
德庆县播植镇新合村:“互联网+”带动网格化管理
与上述两村有所不同的是,德庆县播植镇新合村乡村治理的“密码”,在于其全面推行数字乡村建设。
“以前,村里留守老人以及小孩多,村民家中失窃现象经常发生,是基层治理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新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德良坦言,在居民的呼声中,经过多番讨论,2016年,该村正式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将村分为4个网格,以“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网格化”的模式,带动乡村网格化管理服务能力。
梁德良介绍,最初,新合村在村口、村中主要路口以及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安装了12支摄像头,连接至村委会以及各网格负责人手机,实现对村各主要场所24小时监控。2022年,该村的数字乡村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完成了“雪亮工程”建设,在居民家门口等主要位置,增设了58支摄像头,居民可连接家附近的监控,随时了解周边环境、陌生人员进出等情况。同时,依托“粤智助”政务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居民办事的便利性和村中管理效能。
“自从实施数字乡村建设以来,我们村失盗现象大大减少。2019年以来,村里实现了零失窃。”梁德良笑着说,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平台,该村的治理质效明显提升,“居民家门口只要有治安、乱堆乱放以及矛盾纠纷等问题,我们通过监控就能知悉,并及时到场处理,办事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在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下,新合村逐渐构建了“村干部+网格负责人+村民”的共治格局,并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形成人人主动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新格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