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燕。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戴福钿 通讯员 陈洁琼
“我们进行一个比赛,哪个小组获得冠军,就可以获得免默写作业的机会。”2月9日,在广宁县第一小学六年级8班英语课堂上,教师马小燕话音刚落,学生们顿时兴致勃勃,聚精会神参与互动,生怕错过每一次知识抢答机会。而这样活跃、融洽的课堂氛围,已成为马小燕从教以来的课堂特色之一。
据了解,马小燕从事教学工作已有25年,是广宁县第一小学英语高级教师,也是肇庆市小学英语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以及省名教师工作室其中一名成员。从教多年,她凭借着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喜爱。
“教学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进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谈及英语教学,马小燕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曾在广宁县洲仔镇中心小学从教近10年,“2003年,我开始从事英语教学,当时学校还没普及新媒体教学,且大部分乡镇学生在接触该门课程前,并没有进行过相关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且缺乏学习英语的语境。”为让学生尽快适应该门课程,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她创新采用自制卡片的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单词卡片,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
2007年,她进入广宁县第一小学任教。依托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年级科组集体备课机制等优势,其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为让学生更系统掌握知识,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尤为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呈现,如制作课件时,将音频、视频、图片等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多举措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等等。”
课堂激励机制是马小燕教学的特色之一。记者了解到,每次进行课程设计时,她都会巧妙结合知识点以及学生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问答、游戏互动、竞赛以及表演等。根据小组学生参与次数、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等进行评分,积分较高的小组,可获得一次免作业卡或者小礼品。
“课堂激励机制主要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的上课积极性和兴趣明显得到提升,学生的素养也得到培养。”马小燕自豪地说,一直以来,她的课堂氛围都尤为融洽,并通过各种互动,有效促进学生大胆、正确与自信的输出,较好地培育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为带动学生整体发展,马小燕还建立了学生互学互助小组。即充分利用优生资源以及课后零碎时间,通过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机制,激励他们尤其是学困生参与到学习中,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进而带动他们共同成长。
凭借着出色的教学工作,近年来,马小燕先后获评“广宁县先进女职工”“广宁县优秀教师”“广宁县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曾多次主持省、市、县三级课题研究,并荣获相应的课题成果奖项。同时,她还参加了市、县级教学技能比赛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