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雅明在自家羊舍专心照料羊群。西江日报通讯员 李文幸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李文幸
“咩、咩、咩…”的羊叫声响彻羊舍,圈在羊舍里的一只只羊儿正伸头张嘴、悠闲地啃食青草、米糠、玉米……近日,记者走进怀集县岗坪镇兴义村,养殖户黎雅明正在自家猪舍改造成的羊舍中喂养羊儿。
邂逅养羊产业迎来发展春天
“这种羊名叫‘湖羊’,很适合圈养,方便管理,能节省养殖场地,而且皮下脂肪多,肉质细腻,深受客户欢迎。”黎雅明介绍,他于2020年10月自驾游到湖南朋友的羊场参观时受到启发,花了七八万元购进30多头母羊饲养。今年初已出售26头羊仔,现在存栏80多头。这种羊具有吃粗快大、抗病力强和产仔多的特点,每头母羊年产仔两胎,第一胎一般是产一头羊仔,第二胎开始每胎可产两到三头羊仔。
“经验是基础,一开始我决定花一段时间亲自养羊,从羊圈的设计、建造到选仔、饲料加工、培育和疾病防治,每一个细节都做详细的跟踪记录,搞懂养羊的每一个环节。”黎雅明说,他原来是饲养生猪、家禽的,在涉足养羊还是第一次。他一边到书店买来养羊的相关书籍来学习,钻研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并虚心向同行请教;一边邀请联系县科技、畜牧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同时,积极参加县、镇组织举办的培训班取经求道。
在养羊的过程中,黎雅明根据羊儿活泼好动、爱清洁、爱干燥的特点,把羊舍搭建在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确保羊活动的地方不积水,且羊舍坐北朝南,冬季能晒到太阳。他还把自己种的皇竹草、玉米秆、黄豆秆、甘薯藤、花生藤等混合切碎,贮藏发酵后,制作成羊爱吃的“口粮”,并适当喂些玉米或米糠食粮,就这样将羊群“服侍”得妥妥当当。同时,他注重精管细护,坚持把疾病防治措施放在第一位,定期防疫注射,注重羊舍的环境卫生。、
“要及时淘汰老、残、弱、病羊,增加繁殖母羊比例,精心饲养,抓产羔、抓成活、抓防疫。”黎雅明讲起养羊经验头头是道。如今,他通过观察羊的眼神、体质、肤色、大小便等因素就可以诊断羊是否患病,通过羊喘也可以断定羊的身体状况。
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目前,黎雅明养出的羊儿疾病少、长得快,繁殖率高,膘肥体壮。
坚持不懈创业致富不忘乡邻
今年47岁的黎雅明,有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他曾经养过鱼、养过鸭、养过鸡、养过猪、养过牛,在养殖业上不断学习、探索、实践,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2004年至2010年期间,最高峰时我曾养了100多头母猪,年出栏肉猪有2000多头,”黎雅明介绍。
他依靠养殖挣了人生第一桶金,在老家建起了三层小楼,还购买了小车、家用电器,过上舒服的日子。
但是,创业路上也有险滩和暗礁。2010年前后,因养猪大户不断增多,养猪业发展迅猛,巿场供过于求,猪肉销售价格不断下跌。2009年,黎雅明亏损40多万元。2010年背负一身债务的他选择远离家乡外出打工。
打击从没有让黎雅明退缩。他说,干事业从来没有顺风顺水,只有坚持和坚守才会成功。曾先后在广州、新疆打工的黎雅明,心中仍然想着回乡创业。他不断反思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觉得发展养殖业必须转变思路,实行综合饲养、产供销合一,才不受巿场影响。他经过市场调查观察,发现肉猪、家禽巿场仍处于饱和现状,羊的市场供求状态则较为理想。于是,他决定发展养羊为主业,养猪、养鸭、养鸡、养牛、养鱼为副业,多项养殖,综合发展。
依靠勤劳的双手和精明的头脑,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的黎雅明,不忘帮助身边的乡亲朋友,他经常与养殖户沟通交流,提供养殖信息,传授养殖经验、提供养殖技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问题,带领乡亲致富奔康。“我不怕别人抢生意,有钱大家一起挣。再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黎雅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