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网络强国丨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网民规模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74.4%——这是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最新统计数据。

庞大的网民构成了我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用户基础,同时也对网络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9月5日至11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举行。今年宣传周将深入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等重要法律法规,推广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技能。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今年5月,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这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

电信诈骗花样翻新迷人眼,如何加强防范以及更精准打击犯罪行为?

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作为一部“小切口”的专门立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总结反诈工作经验基础上,着力加强预防性法律制度构建,加大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处罚,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

网友们对此好评如潮,“互联网生活需要这种安全感”。

“死亡小鸟传播猴痘病毒”“藿香正气水能防热射病”……这样的网络谣言很多人都看过。一些“有鼻子有眼”的网络谣言,真假难辨,不少人上过当。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

针对“花样百出”的网络谣言,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将健全完善辟谣机制。这一机制研究完善算法推荐规则,对接触过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用户,精准推送相关辟谣信息,提升辟谣效果。

提升网络安全的“大动作”不仅于此。

2022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五周年。这部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保护个人信息、治理网络诈骗、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名制等作出明确规定,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针对互联网黑色产业链猖獗,涉网犯罪案件高发的情况,“净网”行动雷霆出击……

为了让百姓上网更安心,我国从多维度筑起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扫码领取小礼品、“砍价”免费得商品、“蹭网”可以省流量……这些行为的背后,都可能暗藏危机。

维护网络安全,离不开每位网民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行动。

2014年以来,我国已连续9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有力推动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的提升;各类网络安全宣传,让网民们掌握相应的网络安全技能;在线上线下联动的网络安全博览会主题展,人们可以了解新型产品和示范应用……

网络安全意识要时刻“在线”,上网才能更安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

近年来,我国不仅构建了切实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采取系列举措推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工作。

《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印发,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

截至今年6月,国内有6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学院,200余所高校设立网络安全本科专业,每年网络安全毕业生超过2万人。

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突破……在各方面的齐抓共管下,网络安全的共治共建渐入佳境。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共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杨彩云

西江日报、西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西江日报”电子报,以及注明来源“西江日报”、“西江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版权均属西江网所有。凡是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转贴、编辑或其它方式发布。已经被本网授权的,使用时必须做到:(1)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作者信息“西江日报记者***”、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出处及作者。(2)如修改标题,必须注明原标题。(3)如果从其他平台间接转载本作品,仍须注明来源“来源:西江日报”。
2.
本网未注明“来源:西江网”或“来源:西江日报”的作品信息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认同其观点或真实性,如其它媒体、网站或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负法律责任。擅自使用西江网名义转载或盗用西江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3.
本网转载的部分文字、图片、表情包、GIF动图等作品素材来源于网络,均为暂时无法找到版权来源,请作者或版权权利人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4.
如本网发布或转载内容涉及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
联系人:罗小姐、陈先生(电话:0758—2722284)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事业单位

粤ICP备0910275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本网站由肇庆市融媒集团有限公司(西江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Powered by 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