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黄瑛居
“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农用无人机是一大助手!”“抽穗、封闭、灌浆这三道工序要做足,水稻高产才有保障!”日前,封开县南丰镇的三名90后大学生何灶家、侯庆汕、侯榕锋回乡创业种植水稻的经历在当地成为美谈。
2015年6月,90后青年何灶家从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放弃了在佛山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封开县南丰镇连岐村委会做一名新农人。
当时,封开县有很多农户种植贡柑收获颇丰。何灶家也于次年种植了30亩的贡柑,3年后这些贡柑进入收获期,但因为管理不善,加之人工成本高、收购价较低,让他的果园亏损严重。
2018年5月,在封开县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何灶家承包了南丰镇的10亩水田种植水稻。结果又因不懂种植技术,导致晚造收益不及预期,部分田地甚至还出现了亏损,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种植产业,去广州、佛山务工,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渝。“国家对稳住农业基本盘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我相信农业是一个有奔头的产业。”何灶家坚信自己种植的水稻一定会实现高产量、高收益。
为了掌握水稻高产的种植技术,何灶家虚心地向当地的种植大户学习,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培训班,并找到省、市、县的农业专家请教,一点一滴地积累专业技术。之后,他将这些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在了水稻种植上,当年晚造就喜获丰收。
于是,何灶家又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承包了50亩高标准农田种植优质水稻,再次获得了丰产。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他不断地向省、市、县的农业专家取经,在专家的指导下还摸索出了水稻种植的“三干三湿”法,引来了周边不少种植户前往来学习取经。
何灶家种植水稻的事迹也引起了南丰镇山口村党支部委员侯庆汕的关注。侯庆汕也是一名90后大学生,毕业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此前,侯庆汕曾在广州打拼过几年,在封开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返乡创业。二人年龄相仿,又是大学生,志趣相投的两人决定合伙种植水稻,并成立了封开县润香纯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20年,二人种植的水稻面积已经达到了400亩,虽然种植和收割都用上了机械操作,但水稻生长阶段的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还需要借助农业服务公司完成,有时农业服务公司业务繁忙,统防统治需要排期,而田里的水稻又不等人,于是他们萌生了发展统防统治业务的想法。
此时,何灶家昔日的高中同窗侯榕锋恰好找二人请教水稻种植技术,侯榕锋也是一名90后大学生,毕业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对机械操作非常熟悉。三人一拍即合,决定采用合伙人制度发展农业种植产业。
在封开县和南丰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合作社争取到了市、县的项目资金和金融支持,采购了一批农用无人机用于水稻种植的飞播、飞防业务,加上此前的7台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合作社种植农作物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
前不久,记者来到了三人位于南丰镇且止村的一处种植基地看到,这里数百亩金黄色的水稻铺满了田野,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收割机正在田里作业,丰收的稻谷散发着粮食的清香。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撑,乡村振兴也离不开现代农业项目。”三人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种植的2200亩优质水稻实现了高产,预计单季亩产干谷在450公斤以上。接下来,他们还将依托封开县润香纯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水稻种植产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大力培育“封润香”品牌商标,打造本地高附加值品牌大米,并开展联农带农,助力乡村振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