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报记者 肖桂芳 通讯员 梁珊珊 黄伯光
日前,记者行走在四会市地豆镇塔崀村,看着房前屋后一处处用竹篱笆围着的、精心打理过的小菜地,郁郁葱葱,浓浓的乡情扑面而来。
“这是李阿姨种的番薯,那是梁阿姨种的花生……”四会市地豆镇人大代表,地豆镇塔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志中一边走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就是塔崀村在‘四小园’建设中,因地制宜建成的‘小菜园’。”
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建设,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举措。今年初,地豆镇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探索农村“四小园”建设新模式。
塔崀村由于常住人口中青壮年少,孩童和老年人多,“四小园”建设和长期维护问题较为突出,地豆镇人大代表们提出以“小菜园”为重点,采取“领种”模式开展“四小园”建设。
“身为村里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在‘四小园’整治工作中,我认为首先就要深入群众,全力发动、带动村中现有的群众共同参与。”李志中说。2022年春耕期间,李志中经常组织村干部和塔崀片区的镇人大代表利用清早或傍晚群众在家的时间,挨家挨户去宣传、发动,向村民讲解农家“小菜园”的具体领种模式,号召大家共同参与,广泛利用好闲置地种瓜种菜;再依托村边互助互信的“无人售菜”摊点,将小菜园所获蔬菜放置到摊点,吸引路人购买,让群众在满足自家蔬果菜供应的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村中大部分群众在听了李志中的建议意见后,都非常赞成。有些群众甚至第一时间表示愿意将房前屋后闲置地提供给村委会进行初步的地面平整和开垦,再依照规定进行领种。现在,塔崀村的小菜园像花蝴蝶一样点缀在村头巷尾、路口田间、农家小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惬意祥和的景象。
在塔崀村委会旁边,有一块由旧房基地整理出来的5亩地,分成10小块,由10个村民领种。村民在里面种有玉米、番薯、黄豆、冬瓜、豆角、芋头等各种农作物。正在给夜香花地除草的梁阿姨说:“以前,这里长满了草,乱糟糟的。现在,种上菜和各种农作物,好看,又有收益。李书记和村委会做了一件大好事。”
在李志中的带领下,塔崀村人人都是踊跃参与“四小园”的建设者,家家都是热爱种植的劳动之家,“四小园”整治工作形成了长效良性循环。但在一开始,也有个别群众存在疑虑。面对建设小菜园领种新模式,村民李伯认为,自家的宅基地,哪怕长草,那也是自家的事情;如果提供给了村委会,到时候分配给其他群众去种了,说不定就会引起土地纠纷,还不如空着。李伯在外打工的儿子们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为了打消李伯一家的顾虑,李志中前后三次组织村干部和塔崀村委会的人大代表对李伯及其家人,通过面对面或电话沟通交流,详细解释“领种”概念。经过多次的沟通,李伯和家人最终认可了村委会这一新型模式。现在,李伯的闲置宅基地,已经是一片绿油油的豆类植物,随着阳光和雨露的滋润,豆荚日益饱满。对于自家新生的小菜园,李伯表示很满意。
“身为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李志中全力发动群众、引领群众,配合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全心全意贡献自身力量。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提出的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方面的意见建议,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正在逐一解决。”地豆镇人大副主席肖惠洁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